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一十章 关键时刻(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11 字 2021-06-11

动,围歼了基辅附近的近三十万俄军,并且包围了基辅。等到春季到来的时候,德军已经攻占了基辅,并且占领了大半个乌克兰。

相对而言,丢掉土地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要知道,红俄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为广阔的国家,即便到一九四一年春季,也就是基辅被德军占领的时候,俄国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国土沦陷,俄军依然拥有让所有对手羡慕的战略纵深。

最大的损失,还是有生力量。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俄军损失了将近一百二十万官兵,其中在两场会战中就阵亡与被俘近八十万。

由此,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结果。

这就是,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也就是初夏到来的时候,俄军兵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挡住德军的前进步伐。

此外,俄军也因此措施了在中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机会。

要知道,到一九四零年底,中国向红俄开战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别的不说,中国陆军的数百万大军,除了部署在朝鲜的四十多万、用与对日作战的三十多万,以及充当战略预备队的大约两百万,剩下的三百万作战部队全部集中在中国东北与西北两地,而且都以机械化部队为主。

只要时机成熟,中国肯定会向红俄开战。

对红俄来说,要想避免两线作战,或者说在两线作战中不至于过于被动,就得在远东战场上掌握主动权,通过主动进攻来削弱中**队的攻击力量,为俄军在欧洲战场上反败为胜争取时间。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俄军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先发起进攻,而且得在初期投入足够多的作战部队。

别忘了,中国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有着极为广袤的国土。

可惜的是,在一九四零年底的反击、以及一九四一年初的基辅会战中,俄军损失了太多的有生力量。为了稳住欧洲战线,俄军甚至得从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抽调兵力,也就不可能在远东抢先发起攻击。

事实上,俄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被动处境正是中国在一九四一年向红俄开战的原因之一。

在战略层面上,俄军在一九四零年底与一九四一年初遭遇的失败,使俄国丧失了反败为胜的最后希望。

要知道,到一九四一年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完成第二阶段战争动员,并且能在一九四一年底完成第三阶段战争动员。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一年,德军的总兵力将突破六百万,加上其他国家投入的兵力,德军能在东部战场上投入八百万到一千二百万兵力,而俄国就算动员了更多的官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