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优秀军人。
问题是,这只是个别现象。
仍然以中国陆军为例,在大战结束的时候,有十人获得元帅军衔,另有二十名大将、五十六名上将、二百四十八名中将、一千四百七十四名少将与三千六百八十二名准将,其中由士兵晋升起来的将官只占极少数。
一支优秀的军队,必须由一群优秀的将领。
可惜的是,在俄军中,优秀的将领极为罕见。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德俄战争初期,俄军在指挥决策上远逊于德军,犯了许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比如在白俄罗斯会战中,俄军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曾经有三天时间可以突围,当时德军的包围圈在明斯克南面出现了一道宽度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缺口,而德军花了三天,才堵上这道缺口。如果俄军把握住这个机会,即便白俄罗斯方面军不可能全体突围,也至少能让数十万将士冲出德军的包围圈。可惜的是,俄军却错过了这个机会,而且正是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拒绝突围。
可以说,俄军溃败的因素非常多。
比如,在白俄罗斯会战期间,俄军最高统帅,即红俄的最高统帅斯大林就向前线部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在德军面前退却,哪怕是战术撤退,必须死守每一存国土,与德军死战到底。
这样的命令,对俄军有帮助吗?
要知道,战争不是让军人去送死,而是让军人去为了胜利而浴血奋战,因此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撤退也是获取胜利的手段之一。更何况,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谁能保证士兵会死战到底?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正是斯大林下的死命令,让白俄罗斯方面军丧失了撤退机会。
到了年底,俄军不但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反而觉得德军已是强弩之末,而且俄军更擅长在严寒条件下作战。
十一月八日,俄军发起了战略反击。
显然,这是一次极端错误的反击。
要知道,德军不是强弩之末,只是没有想到冬季会提前到来,因此暂时停止进攻。德军的战斗力依然强大。
这场发生在乌克兰平原上的会战持续到十一月底。在连续投入了五个集团军之后,俄军付出了伤亡四十多万官兵的惨重代价,而德军的战斗伤亡不到十万,即便将冻伤等非战斗伤亡算上,也不到十五万。
俄军的反击不但没有得手,反而导致乌克兰方面军出现了严重的兵力欠缺。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初,德军发动了一次针对xìng的进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