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章 扩军(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49 字 2021-06-11

下所达到的军费开支。

在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财年度,因为战争的巨大开支,实际支出的军费比上一财年度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七十。

如此巨大的军费增幅,意味着〖中〗**备发展进入快车道。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国海军的军备规划。

五月底,由冯承乾制订并且亲自提交给国会的“〖中〗国海军五年规划…

方案”在经过一周的审议之后,最终以全票获得通过。当时,连最保守的议员都投了赞成票。一是冯承乾的威信摆在那里,二是谁都知道海军在对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是急剧扩张的民族资本需要海军撑腰。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民族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

在柏林和会上,就确定了英法在远东的利益移交给〖中〗国,即〖中〗国将接下英法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问题是,柏林和约生效的时候,〖中〗国没有这样的国力。

直到一九三零年前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才走出国门,而首先瞄准的就是之前被英法控制的中南半岛。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市场,成为实际主导者。

正是如此,那些替民族资本家说话的议员(其中很多就是企业主),自然希望祖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能够时刻保护他们的海外利益。

海军发展规划…获得通过后,冯承乾开始着手实施。

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国内的造船能力,不然海军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结果就是,在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财年度划拨给海军的经费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被用于基础建设。

当时,冯承乾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以控股的方式,入主几家主要造船厂。

只是,这还不够。

六月,在拿到当年的财政拨款后,冯承乾就提出收购青岛的几家合资造船厂,然后合并重组为“〖中〗国海军造船厂”。

根据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径验,冯承乾知道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有多么重要。

虽然一家造船厂,不可能承担所有战舰的建造工作,但是有了这家造船厂,那虚无缥缈民营造船厂在争取海军舰船的建造合同时,就不敢开高价,也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舰船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战时,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是舰队最重要的支柱。别的不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尔港海军造船厂就承担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百分之六十的战舰维护、维修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