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过过好日子,而一旦过上了好日子,就会惜命,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的悍不畏死,就会变得和大宋与辽国一样,安于享乐,那个时候,就会发现,以前喊打喊杀的日子是多么的可笑。
好好活着不好吗?非要你打我,我杀你,没有意义嘛。
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符合当前形势,文彦博便为此而努力,他看中的就是唐科屁股下面的位置,枢密副都承旨,这可是有着对军队官吏功过认定和补迁决定的重大权力。
一旦这个位置掌握在自己手中,文彦博就等于一只脚伸入到军队之中。那个时候,军中在有好战的将领,他便可以搞些小动作收拾了这些人。33
毕竟想要与西夏和谈,成为真正的友邦,那就要先表示出诚意来。
至少不能给对方以军事上的压力,唯此,对方才会放松下来,才能把自己之言听到心中,才有实现成为友好邻居的可能。
有了目标之后,文彦博便一个劲的在找着晏殊的麻烦,无它,此人现在是枢密使,想要把手伸进军队,想要绕过此人基本上不可能。
谁也不是圣人,加上晏殊成名多年,跟随他吃饭人很多,难免其中就有人犯过错误,想要找到他们的把柄并非是什么难事。用了一段时间,把一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都拿到手中之后,文彦博就摊了牌。
斗争的最终结果就是平衡与妥协,晏殊并不想与文彦博争一个生死,便在无奈之下退让了一步,暗示唐科的位置可以考虑动一下。
通过手段终于要得到一个副都承旨的位置,文彦博算是满意的。
但哪里想到,到嘴的肉就要飞了,苏石竟然跳了出来。
当下面的人把唐科去了天佑胡同,还一入就是两个多时辰,现在还没有出来的事情告诉了文彦博后,气得他在自己的书房中发了火。
“这个苏石,以为自己是什么?不过就是运气好一些,会点医术而已,当真就以为可以参与国家大事吗?”
对苏石,文彦博一直不太看得起。
一个黄口小儿,毛怕是刚刚长全,只是有些钱而已,就当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当然,这一会的文彦博主动忽略了苏石曾自募兵员去辽蒙之地转了一圈的事情。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不支持是因为苏石所为与文彦博共存的理念发生了冲突,他当然不会支持。万一要是真把辽人给惹怒了,人家举大兵来犯,岂不是闯了大祸?
不反对是因为苏石这一趟辽蒙之行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