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四十一章 统一大业(2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58 字 2021-06-11

成统一大业。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欧洲联邦与中国的续盟谈判破裂,两国正式解除同盟关系。

当时,导致谈判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中国不肯放弃那条出兵援助欧洲联邦的条款。

说白了,这项条款,就是为了限制欧洲联邦坐大,让欧洲继续维持分裂状态,而一个不完备的欧洲联邦,显然算不上世界级大国,也就不可能在战后跟中国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的头号对手。

再往前推,欧洲联邦提出在获得十个邦国之后再参战,也与此有关。

不可否认,有十个邦国的欧洲联邦已经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其影响力也就仅限于欧洲大陆。

问题是,不与中国交战,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欧洲战争。

与中国解除同盟关系之后,欧洲联邦立即发动了“欧洲统一战争”,先后以武力征服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巴尔干地区,最后把战火烧到希腊,还出兵伊比里亚半岛,征服了西班牙与葡萄牙,迫使丹麦并入欧洲联邦,占领挪威之后又与瑞典签署城下之盟。最后,只有芬兰与瑞士以永久中立国身份保持独立,而隔海相望的英国则通过投靠中国,成为欧洲联邦的死敌。

显然,欧洲战争只是晚来了几年。

在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征服了欧洲大陆之后,欧洲联邦成为全球第二大国,获得了与中国分庭抗礼的实力。

问题是,通过武力建立起来的欧洲联邦并不是一个稳固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英国依然保持独立,而中国通过英国、以及东边的俄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左右欧洲联邦的未来。

后来,欧洲联邦因为民族矛盾而四分五裂,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在大战期间,欧洲联邦加入东方同盟集团,绝对拥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拉拢的、而且有价值的盟友。

虽然在此之后,英国迫于欧洲大陆的压力,以西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但是英国根本比不上欧洲联邦,最多只是为美国在大西洋对岸建立起了战略堡垒,使中国无法在大西洋上做文章。

当然,中国进军大西洋是肯定的事情。

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中国海军舰队就开进了地中海,以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卡利亚里为基地,在英国参战之后攻占了直布罗陀要塞,随后由十二支航母战斗群组成的舰队就杀入了北大西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