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护航力量。事实上,这与前面提到的征用商船有关,即建立更加完善的护航体系。当时,牧浩洋向杜小蕾做出承诺,在年内把商船的出航损失率降低百分之五十。为了兑现这个诺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国海军不但把十二艘快速集装箱货轮改装成了护航航母,还额外采购了三百多架倾斜旋转翼反潜巡逻机,并且临时征召了一万多名海员。只是,这些护航手段都没有发挥良好的效果,商船的出航损失率仍然居高不下。结果到了二零五四年,中国海军启用了新的护航战术,即用性能先进的全电动潜艇充当船队的反潜力量,与护航航母、反潜战舰协同作战。新的反潜战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帮助牧浩洋兑现了承诺。
事实上,新的反潜护航战术与牧浩洋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周渝生的功劳。
别忘了,周渝生本来就是潜艇艇长,有非常丰富的潜艇作战经验,也有非常丰富的反潜作战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周渝生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此次大战的破交作战与前两次大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特点,性能先进的潜艇不但具有几乎无限的潜航能力,而且航行噪声非常低。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在前两次大战中发挥了显著效果的护航战术不再有用,必须探寻新的反潜护航战术。
根据潜艇的特点,周渝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最有效的反潜平台就是一艘性能更加先进的潜艇。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办法。
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商船的航行速度更有效,因为任何一种潜艇,都有一个最大的安静航速,只要超过这个速度,潜艇的航行噪声就非常明显,也就非常容易被反潜巡逻机与反潜战舰探测到。
问题是,绝大部分商船的速度都在二十四节以内,而现役的大部分潜艇的安静航速都在二十四节以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商船航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不可能对在航的所有商船进行改装,也不可能用新造的商船替换。也就是说,用提高商船的航行速度来对付潜艇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所幸的是,提高潜艇的性能并不见得是难事。
事实上,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总共建造了近两百艘护航潜艇,这些潜艇都根据护航作战的具体战术需求进行了改进,主要就是通过降低其他战术性能,提高了在某一特定航速时的静音性能。比如,“黄貂鱼”级后三批就是按照护航潜艇标准建造的,而“金枪鱼”级前两批的主要任务也是护航。当时,海军甚至打算建造采用磁流体推进系统的“金枪鱼”级潜艇,只是发现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