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3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20 字 2021-06-11

战争在二零四五年爆发,美国直接参战将很难获得足以战胜中国的战略优势,反而会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原因很简单:美国也没有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爆发,美国没有任何优势,即便能在战争初期掌握部分主动权,也很难获得决定性胜利,而中国能够凭借更加雄厚的经济、工业等基础实力,在两到三年后扭转战局,而美国则很难在此期间内达到中国的高度,也就必然会输掉战争。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评估,只有在二零五零年之后,美国才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问题是,中国会把对印战争拖到二零五零年之后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既然中国已经加快了军事建设步伐,就不会拖延时间,而会尽可能的把对印战争提前。

如此一来,美国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即间接支持印度,把印度变成中国的滑铁卢。

当然,这么说不太确切。准确的讲,应该是让中国在印度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使中国的综合实力下降,扩大美国的战略优势。

按照五角大楼的评估,如果对印战争持续一年以上,中国的经济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并且花费大量社会资源来解决因战争导致的内部矛盾,从而在军备竞赛上输给美国。果真如此的话,到二零五零年左右,美国就能获得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显然,美国的基本政策就是确保印度坚持一年以上。

为此,美国在二零四零年加强了对印军事援助,不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提供了全面的人员培训。当时,美国还与印度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由印度当局出面,动员美籍印度人回国。

在印度外长秘密访问华盛顿的时候,美国的对印政策已经成型。

只是,在军事考量上,美国当局仍然有一个顾虑,即印度的军事实力过于弱小,即便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援助,与中国也不在一个级别上,而这种级别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通过援助得到解决。

说得直接一点,印度很难坚持一年以上。

以十年前的标准,即中国在中日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战争潜力,只要中国不谋求攻占印度全境,而是通过军事行动改变印度的政治格局,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实现政权变更,扶持亲华政府,恐怕印度连半年都坚持不了。

显然,如果中国抢到了主动权,印度就将迅速战败。

对此,唯一的选择就是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