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章 大国实力(2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59 字 2021-06-11

聚变核反应堆有关的技术文献,宣称已经解决了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有望在二零三二年简称第一座实验性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五年达到商用标准。

所谓的商用标准,就是在价格上可以接受。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效费比必须达到其他电站的水准,最好能够超过其他电站。

这样一来,原料供应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技术资料,第一代可控聚变核电站使用的不是氘与氚,更不是普通氢元素,而是能在更低的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也更容易控制聚变速度的氦元素。

准确的说,是氦的同位素氦3。

这下,问题出来了。

地球上的氦3非常稀少,即便有也主要来自裂变核反应堆的附属产物。如果用裂变核反应堆生产氦3,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还不如直接修建更多的裂变核电站,转一道手搞聚变核电站,完全多余。

载人登月工程,就与到月球上开采氦3有直接关系。

月球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氦3。

根据一些科学家估测,月球上的氦3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而且富积度非常高,很容易进行工业开采。

关键就是,必须在月球上建立开采基地。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登陆月球自然成为热门话题。

在老百姓眼里,如果能够登上月球,开采月球上的氦3资源,要不了多久,就不用为电力发愁了。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方式,降低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建造成本,说不定今后能够免费使用电能。

当然,在此之前,首先得登上月球。

二零三零年一月十五日,cz-6超级运载火箭把载人登月航天器的第一部分,即月球轨道飞行器送入了地球的近地轨道。

这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cz-6还将进行三次发射,把另外三个舱段送入近地轨道,组装成总质量为一百五十吨的载人登月火箭。如果一切顺利,载人登月火箭将在七天后到达绕月轨道,最迟在四月二十日,完成登月壮举。

第一批登月宇航员有四人,其中三人将登上月球,一人留守轨道舱。

这个人数,比“阿波罗”多了一个。

三名登月宇航员除了象征性的登上月球,插上中国国旗之外,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月球上逗留三天,对登月着陆点进行科学考察,获取建立月球基地的数据,并且带回供科学家研究的岩石样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