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也就是按照飞机的基本结构,用直接安装在机身与机翼上的雷达天线取代背负式天线,从而大幅度提高预警机的飞行性能。
因为技术难度太大,所以ZJ-1最终还是背上了“大圆盘”。
与KJ-2000的雷达天线罩不同,ZJ-1的雷达天线安装在天线罩的中轴线上,以每分钟十五周的速度旋转。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用较小的天线罩容纳较大的天线阵列,增大探测距离。
虽然结构复杂了一些,使雷达系统的总重量增加了数百公斤,但是在对尺寸要求极为严格的舰载预警机上,绝对值得。
因为采用了二零二零年之后的雷达技术,所以ZJ-1的性能超过了E-2D。
与美军最新式的E-2E相比,ZJ-1也差不了多少。
正是有了ZJ-1,“长江”级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攻击性航母。没有舰载预警机,任何航母都只能在近海、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仅仅依靠预警直升机、或者是战舰上的防空雷达,根本应付不了高强度空中打击。
为了搭载舰载预警机,两艘航母延迟了一年多才服役,这个代价绝对值得。
ZJ-1升空后,径直向西飞行,没有等待后面起飞的J-15B,因为预警机的巡航飞行速度本来就比较慢,所以需要提前出动。
随后,十架J-25追上了ZJ-1,为其提供直接掩护。
…二十分,第一批J-15B连接上了弹射器的拖拽滑块,随后弹射升空。
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两艘航母上的四台电磁弹射器以最大效率,完成了各十五架的弹射任务。
准确说,还节约了一分钟。
…二十九分,在最后四架J-15B升空后,攻击机群转向西进。机群没有在舰队上空编队,而是准备在飞行途中编队。
因为需要超低空飞越克拉地峡,所以在进入印度洋之前,没有必要组成大机群。
目送最后一批J-15B远去,牧浩洋又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机群已经出动,接下来他只能等待,战斗结果不再由舰队司令官决定,而是由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