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只需要盯住高空,而且密切注视那些逼近第三护卫群的敌机,就能确定中国空军是否锁定了第三护卫群。
因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已经起飞,所以中国空军的侦察机肯定即将到达。
只是,最熟悉电磁战的绝对不是日本空中自卫队。
这次,中国空军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战术:让前出掩护的战斗机客串战术侦察机。
准确的说,是海航的战术,因为这些J来自海航。
这个战术绝对是个创新,而且与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有关。
在第一场战斗中,海航负责突击E-767,虽然没有收到战果,但是在空战中取得了不菲的战绩,还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即在使用电磁武器的时候,日本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指挥与情报系统很难正常工作。
正是这个发现,让海航制订了这个战术。
两个中队的二十四架J各携带了两具侦察吊舱,此外各携带四枚PL-12D与两枚PL,多余的挂架全部用来携带电磁火箭弹。
按照海航的作战安排,突击开始后,J机群将分成两个纵队,以攻击预警机的战术呈纵队前进,但是由战斗机轮番使用电磁火箭弹,而不是前面的战斗机用光了,再让后面的补上。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确定了第三护卫群的大致方位,所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突击方向。
在即将进入第三护卫群的活动区域之后,两个中队的J横向展开,各自突击,以确保有最大的搜索区域。
如此一来,相当于出动了二十四架侦察机。
以每架侦察机覆盖左右三十公里海域计算,二十四架侦察机在重复覆盖的情况下,能够搜索横向宽度七百多公里的海域,而第三护卫群的活动范围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八十公里,因此在突击线路上,能够做到四架战斗机配合行动,确保在遭到拦截的时候,至少还有一架战斗机能够执行侦察任务。
当然,即便遭到拦截,也是近距离格斗空战。
只要有三架战斗机掩护,凭借更高的飞行速度与更高的飞行高度,J完全有能力摆脱追击的F-22A。
也许,会有一部分J在返航前烧光燃油,但是肯定能发现第三护卫群。
更重要的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需要动用二十四架F-22A,才有最基本的把握把这些J拦截下来。
当时,掩护第三护卫群的F-22A只有十二架。
即便今井利村增派了三个中队的三十六架F-22A,也没能及时赶到,无法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