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虽说并非不可能,但也得花上很大的功夫,才能窥得其中的精髓与奥妙。”
说到这里,田副教授话锋一转,面满笑容地说道:“这尚且还是哲学家们对道德现象的研究,而道德现象至少是我们每个人在一曰三餐的曰常生活中可以直观而感、反思而悟的。而另一些‘学院哲学’的研究论题,就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如果我的父亲在七八年前,他知道我现在的工作是去琢磨眼前这碗红烧肉是否存在?甚至还在研究他是否是一个有**而没有心灵的怪人?或正在思考1+1凭什么等于2这个确切无疑的知识,那他一定会考虑干脆送我去龙江的蓝天技校学厨师,也不像现在这样支持我学哲学了。”
太风趣了,太幽默了,包括小辣椒在内的所有人,又一次哄笑了起来。围坐在他身边的学生,更是送上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候,田文建脸色一正,一边示意大家安静,一边凝重地说道:“然而,这些恰恰是学院派哲学家千百年来一直在干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大骂,认为哲学家都是一群吃饱了撑着的蛀虫!
我没有太多精力去反驳这样的说法,也许我们的确是蛀虫。可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直也没把这些蛀虫全部消灭。当然,我们国家有段时间差点儿做到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蛀虫之所以存在自然有存在的理由。
你或许可以理解为保持生物多样姓,而不彻底消灭这些蛀虫。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提升,可能需要这些思考极端问题的家伙。至少在他们身上很好地保存了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精神,要不然世界上所有的“主义”只能由政客、商人和街头骗子说了算了。”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引出如此严肃的哲学反思,让众人顿时沉寂了下来,只听见“沙沙”的记录声。
就在大家回味其中的哲理之时,田文建清了清嗓子,总结道:“总之,一切美好卓绝的事物,其生成过程都是艰难的,一块圆润光滑的鹅卵石亦需经历百十年的流水冲刷,而欣赏和领悟到这些事物的美好与卓绝,也需要我们的留心与努力。
哲学的深奥之处也是它绝美之所在,有些优秀的哲学文献本来就是展览品。它们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把哲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展示给大家看的。通过这些哲学作品,人们知道了哲学家们说了些什么,见识到了真理的伟大,但并不见得因而就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如何说”的。而更多的处于深层的、动态的、探索中的哲学著述,则需要我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