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394船厂(5 / 6)

随女方姓氏。

“她家里有商会,想要从南海水师里买两条大号福船。”

徐江兰笑道。

“呵呵.”

魏广德只是笑笑,张四维和他在内阁里关系不算好,不过也没想到他没有直接找自己,而是先让妻子这边透过风,看自己的反应。

收起笑容,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你没答应吧。”

“没有老爷许可,我哪敢做这个主。”

徐江兰答道,“明后两天,张阁老就该找你商量这事儿了。

老爷,这船你卖吗?”

“当然卖了,只不过价格不会便宜就是了,肯定和新船一个价。”

魏广德笑道。

其实就算再加点,也有的是人要船。

毕竟,生意可不等你。

耽误一年时间,损失的可是不少的利润。

给勋戚那边的船,是成本价扣掉折旧,主要是水师其实也是军队,勋贵在其中是能伸手的。

他们找到自己这里来,不过是给他面子,不想引起不愉快。

至于其他的,关系好的就按新船成本价出售,反正那些船大多都只用了数年时间,和新船也没太大区别。

谁能想到,当初已经造多了浪费的福船,只是一个开海的消息,就被人抢疯了,还愿意加价购买。

“老爷,张吉今儿还在说,要不要咱们家也去江南办个造船厂?

有老爷在工部的关系,想来应该是能做到的。

听说浙江、广东那边几个船厂都在扩大,想要建造更大的福船。”

徐江兰忽然说道。

魏广德一愣,随即放下筷子想起来。

这个主意,肯定不是张吉想到的,他那脑袋瓜子,可想不到办船厂的事儿。

说起来好笑,大明虽然曾经禁海,对那却没有禁绝民间船厂。

毕竟,内河航运和渔民也需要那东西。

只不过要论规模,官办船厂肯定更大,特别是大型船只,几乎就是工部官办船厂的招牌,平时也靠着漕运养活着偌大的船厂。

虽然大明百余年时间里不曾建造大船,但实力还是保存下来的。

别说大明后期连郑和宝船都造不了,就说大明船厂水平下降了,其实这里面原因很多,材料就是一个主要理由。

别忘记,大明船厂还是能造贡船的,超大号的福船。

出使朝鲜、琉球等海外藩属,可都是贡船承担运输任务。

“一会儿我问问他这个事儿,再做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