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专门的银行。
魏广德之所以没有考虑搞银行,还有个隐忧,就是担心银行的票据不安全,更担心被有心人利用。
不得不说魏广德一起看过的杂书多,知道的东西也不少,最起码最早纸钞的来历,他就看到过。
不是说宋明时期出现的交子、宝钞,而是西方的纸钞,其实原本就根本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他们存放金银在银行的凭证。
拿着凭证,可以从银行取出金银的单据。
最早在市面上流通的这类单据,是商人们拿着金银到铸币厂和金匠那里,委托他们铸造成标准钱币的单子,凭借这些单子,他们可以随时领到委托铸造的钱币。
但是商人们发现,需要钱在时候不需要去取钱币,只需要把领取凭证交给对方就行。
这就是西方最早流通的纸币,是有铸币厂和金匠签发的,有实物金银背书的凭证,没有国家背书,担上国家信用。
即便是现在流通全球的美元,其实也是属于这类纸钞,美国政府是不会为美元背书的,承担后果的只有美联储。
美元之所以成为美国的“主要”流通货币,那是因为联邦和各州接受美联储发行的票据缴税。
换句话说,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银行发行的票据,只要得到联邦和各州的许可,成为缴税凭据,也可以成为“美元”。
这种情况下,魏广德是绝对不敢引入银行模式的,到时候还不知道会被人玩成什么样子。
大明宝钞就是先例,朝廷太难监管。
他可不想因为一场金融风暴而引咎致仕,太丢脸。
吃晚饭的时候,徐江兰又讲起下午张家王氏夫人过府的事儿。
“她来做什么?”
魏广德奇怪问道。
徐江兰口中的王夫人,其实是张四维的正妻。
别以为古代女子嫁人就会随夫姓,其实未必,得看两边家世。
王夫人是尚书王崇古的侄女,家世可不普通,自然不会改姓张王氏。
魏广德其中徐江兰也没有因为嫁入魏家就变成魏徐氏,在外依旧是徐夫人。
其实冠夫姓的传统确实存在,但并不普及,至少在清朝以前就是如此。
估计应该是清末,随着国门打开,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才逐渐加深,更多人选择出嫁后改夫姓。
因为这样的传统,甚至属于法律范畴的东西,更多是在欧洲和日本有法律明文规定,必须改名。
在这些国家法律中规定,女子出嫁改夫姓,男子入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