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死后,冒出来许许多多王阳明的弟子,天下靠王阳明吃饭的人多了,其实后世,依靠贩卖王阳明故事混口饭吃的依然大有人在。于是,关于王阳明能否从祀孔庙的问题,表明上来看是关于王阳明在儒学界地位影响的问题,暗地里也变成了事关许多人前途命运的大问题。王阳明尊贵了,阳明弟子才跟着尊贵,王阳明进入孔庙了,阳明心学才能真正成为“显学”。起初,孔庙中虽有配享之人,但未成体系。到了唐朝,在唐太宗的诏令安排下,孔庙的从祀制度,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原先配享孔庙,得以受祭祀的,只有颜回等孔子的亲传弟子。而唐太宗把左丘明等二十一人的牌位奉入孔庙,一下子扩大了从祀的范围,也意味着,与孔子一起接受祭祀,不再是其亲传弟子的专利。凡是对儒家思想有贡献者,死后,都有成为“先贤”、被后世朝拜的资格。尔后历朝历代,孔庙从祀的名单都有所增补变化。其中王安石算是比较倒霉的,他曾短暂地获得“配享”资格,在孔庙中地位仅次于颜回与孟子,但旋即被撤出。而到了南宋,程朱理学的几位代表人物朱熹、二程兄弟、张载、周敦颐这“五子”,也都陆续进入了从祀名单。这样安排,无疑证明了程朱理学在当时的崇高地位。宋朝的理学家们都入了孔庙,明朝的理学家们当然也要紧随其后。隆庆年间,明初的大儒薛瑄被奉入孔庙,而到了现在,又有一部分言官提出,应该再次更新从祀名单,而变动的原因,就是希望从祀名单里增加王阳明。这个薛瑄是什么人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东河津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为永乐十九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在高拱支持下,从祀孔庙。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一个学说和王阳明抗衡的人已经早几年就入享孔庙,没理由创立心学的王阳明就不能。这三个指标,成为后世衡量成就的标准。首先说这三大标准中要求最低的“立言”,说白了就是得著书立说,作出一定的理论研究,如果入孔庙从祀,那必须对儒学思想有突出的贡献。这一点,王阳明做到了。他的心学理论,上承宋朝陆九渊,在程朱理学之外别开生面,是明代思想史中绕不过去的重要。他广收弟子,即便在死后,其学术思想也能由他的弟子们继续发扬光大。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