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的小人行径很是不耻,朝廷也鼓励百姓忠君爱国。不过魏广德受到后世影响,对至圣先师的后人颇有微词。只是毕竟都是后世的事儿,此时当然是不能说的。所以,他对张居正提到小皇帝朱翊钧想召衍圣公到京城支持孔庙祭祀这个事儿,并不是十分支持。绞尽脑汁之下,总算是想起之前山东奏报的消息,此时提出正好可以阻止此事。张居正听到魏广德说起,当代衍圣公孔尚贤正在为祖母去世守孝,就知道此时传召他进京甚为不妥。孝道,也是儒家很重要的一部分,衍圣公当然要做表率。“原先我并不知道有此事,若真是守孝期间,还真不能下旨传召他到京。”张居正缓缓开口道。“是啊,至圣先师祭祀,若是可以有衍圣公后人主持自然是最好的,可惜衍圣公在家丁忧,最近两年怕是难以成行。”魏广德面无表情开口说道,“陛下那里,怕还要请叔大兄解释一二才好,免得惹陛下不快。”“嗯,此事吾知道该如何做。”张居正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张居正看着魏广德的表情,心里还是犯着嘀咕,他感觉到魏广德在听到他说起这事儿时,脸上表情可有些不对。读书人,就算是心学门人,说起至圣先师都应该是一脸钦佩的申请,但是他在魏广德脸上看到的只有淡然。仿佛说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家族一般。魏广德不算读书人这显然不可能。不读四书五经,科举根本无望,因为科举考的就是这个。只要跟着老师读书,就不可能不拜祭至圣先师,说他是万世之师也并没有过奖。他的思想,穿越几千年,影响几十上百代人,所以才有了“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的赞美。就算反对儒家之人,都不可能否认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魏广德对此事的漠视,倒是让张居正产生了别的心思。说起来好笑,因为此时朝中正有一股暗流在涌动。而涌动的源头,正是关于孔庙从祀牌位。孔子是“万世师表”,历朝历代,对于祭祀孔子的孔庙都十分重视。孔庙的格局,除了孔子本人的牌位、塑像以外,还有“从祀”者的安排。孔庙供奉的不止孔子一人,除了亚圣孟子、孔子的弟子们之外,后世历朝历代,受到认可的“先贤大儒”,经过皇帝批准,也可以得到“从祀”的地位。死后,名字写在牌位上,放进孔庙,永远享受香火与祭品。孔庙从祀,就是读书人毕生荣誉的极致,这意味着他们的学识受到其他人的认可,必定是政界、学界、民间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不可。而现在,朝中就有关于变动孔庙从祀牌位的要求。谁有资格入孔庙从祀,往往需要一番争论,斟酌再三,多方博弈。关键这个人还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人,他就是心学王阳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