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侧抢占了制高点,对射自然是无比吃亏。
期间清军组织了好几次反冲锋,或是试图夺回营门,或是试图堵口、重新上墙,但都被明军杀了回来,死伤极为惨烈。
尼堪左支右拙抵抗了许久后,终于不得不下定一个决心,在混乱中声嘶力竭地传令:“让各军全部退入中军大营和北营死守、重新整顿,彻底放弃左右外营!不得有误!”
传令兵立刻去通知各部,清军才算是在逐步收缩退却的过程中慢慢恢复了一点秩序,算是用空间换了时间。
如前所述,江北大营原本是按照驻扎六万人来营建的,哪怕倒退两天,满达海尚善李成栋没走之前,这个营都能住满人。所以现在只剩不到两万人的情况下,其实居住条件是非常宽松的,
满达海他们撤军时走得也比较急,并不会拆帐篷,最多把随军细软财物带走,其余都会留给友军,只要尼堪的军需官把账目对上即可。
两万人守六万人的营,自然比较稀疏,有大片区域可以放弃。而刚才的仓促死战中,伤亡逃散又达到了数千人,尼堪估摸着他手下最多也就刚剩一万人出头的兵力可以调动得了了,龟缩回最坚固的中营也没什么不妥。
有了外营的缓冲拖延,中营的寨墙、营门都是被清军死死把守的,清军可以重新掌握地利,
营墙内几处最要害的所在,甚至还有临时夯筑的土台作为简易炮台,虽没法安装那种三千斤以上的重型红夷大炮,但装装千斤佛郎机还是够用的,也确实有些炮兵火力点可以作为防御支撑。
如此一来,明军虽普遍夺取了外墙,但当明军需要从外墙进一步进攻内营墙时、通过两营之间的空旷地带过程中,就会被清军远程杀伤,缺乏掩体。
至于守住内营后,是固守待援,还是逃跑,这就以后再说了,也正是因此,尼堪下令北营不能放弃,还得给自己确保一条后路。
就算明军能提前陆上包抄,到了紧急关头,尼堪也有把握让中军大营的部队,把木栅和夯土以及其他建筑废弃杂物、丢进邗沟运河制造暗礁,把本就浅狭的人工运河用暗礁临时阻断,防止明军船只走邗沟追击。
(注:清军扎江北大营时,就是横跨邗沟运河扎营的,这样才能确保把守住交通要道,在淮扬地区作战,最重要的军事咽喉就是大运河。之所以争夺淮扬,核心目的也是争夺江淮之间的大运河)
而他自己则可以坐着营中的清军运河漕船,走邗沟北撤回淮安。纵然明军水师比清军强得多,也没办法在断河的情况下飞过去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