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零一章 大订单(1 / 4)

“我们以前的活法是培养歌手,卖唱片。如今这条道路越走越窄,我们换个思路,我们卖音乐。”

卖音乐?

音乐部的一干人等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个活法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秦天柱解释道:“我们以前包装歌手卖唱片,也是卖音乐的一种,但光是这么一种途径太狭窄了。音乐不是只有歌曲这一种类型吧?商业模式也不会是出唱片一条路,对吧?”

秦天柱的讲话引起了音乐部所有人的兴趣,手头有事或没事的人都纷纷围坐在他身边。女子十二乐坊的几个美女也手拿着乐器满脸好奇的听着,秦天柱正好拿她们做例证。

“就比如我们音乐公司正在培训中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我们既然能卖歌曲,为什么就不能试试卖纯音乐卖乐器演奏这种音乐模式呢?为了能卖好歌曲,唱片公司花大力气包装歌手,为了能卖好演奏音乐,我们照样可以包装乐队。公司实力越来越强,包装能力你们是不用怀疑的。”

秦天柱有时在想,唱片业的式微,除了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外,是不是也有人们对流行歌曲已经腻味了的关系呢,毕竟,就算是发展最晚的内地,听众都已经被流行歌曲轰炸几十年了,应该也有些审美疲劳吧?

或许,向听众推销新一种音乐模式,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

秦天柱继续阐述他的想法。

“我们可以包装乐队,包装乐手,我们还可以去包装词曲作者,包装音乐制作人。我们通过打造创作者、演奏者个人品牌的方式,推销我们的音乐。

在我看来,能创作旋律、谱写曲谱、能编曲能作词的这些创作人,他们才是真正懂音乐的人,他们才是音乐工业的核心人物。公司应该把资源重心放在这些人身上,这些人才是值得音乐迷们去追捧去崇拜的对象。我们去宣传去包装这些人,也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让普通人把对音乐的追求放到音乐的创作上。”

在座的人当中,除了雨泉杨昆汪风几人外,其他都是些创作、幕后或是演奏方面的人才,闻听秦天柱的想法后,都感到非常振奋,这意味着公司以后的资源会向他们这些人倾斜。雨泉等歌手也没什么不满,他们本身也都是创作型歌手,对此并无抵触情绪。

胡亥泉站在公司经理的角度,提醒道:“公司资源向创作人才倾斜,从一个音乐人的角度来说,我乐见其成。不过从市场角度出发,包装歌手的这条路走了几十年,商业化非常成了,港台这边也都是一直这么做的,我们贸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