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屋子。
知府衙门二十几号人通宵整理,将重要的拣选出来,给张居正查看。
这一看,直接把张居正的眉头看皱了。
凤阳的税赋贪腐,以及土地兼并问题,都极为严重!
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首先是税赋贪腐。
根子就在于官府各种巧立名目的杂税、徭役摊派。
大明的赋税相对复杂:田赋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夏秋两季征收;丁赋,则通过户丁征集,百姓要承担各种徭役。
除此之外,还有方物和土贡的额外加派。
譬如安徽的徽墨、苏州的刺绣,都可以算朝廷要征收的方物。
而四川的贝母药材、岭南的荔枝、九峰的茶,都是土贡。要像交税一样,每年向朝廷进贡。
凤阳官府便利用大明赋税的种类多样性和征收标准的灵活性,来肆意增加摊派。
田赋本来按照田亩数量来征收,种几亩田,交几分粮。
但官府借“土贡”之名,可以向百姓额外征收棉花税、药材税、茶税,甚至瓜果税等等。
种了棉花、贡品瓜果的百姓要交税,没有种的也要交。
反正只要你有土地,就得交这些名目的税。
最后这些加征的“税”,都进了凤阳官员的私囊!
然后是按照户丁多寡,来编征的丁赋徭役,经常加派。
有些百姓,疲于应付官府的徭差。
都没法种自家的地。
久而久之,绝大部分百姓,无法承受官府的盘剥,只得把自家的土地贱卖给士绅和勋贵。
这样,他就不需要再交纳田赋。
甚至徭役,都因没有田地而减少很多。
而对于士绅和勋贵来说,名下田产的增加,并不会给他们带来税赋的负担。
因为大明有规定,士绅享有一定的免税田地额度;而勋贵于国家有功,完全不用纳税。
这就造成了第二个严重问题:土地兼并!
士绅的免税额度有限,这还好说。
而凤阳勋贵们,就全无顾忌了。
田产对他们来说,那是多多益善。
勋贵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田地,都从百姓手中贱买或直接强抢过来。
让百姓全部变成无地的佃农,世世代代为他们种地。
只需要每年给百姓一点糊口的粮食就够了。
因此,凤阳勋贵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人,便和当地官员勾结,利用官府对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