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当即躬身谢道:“有刘老和黄侍读,允炆无忧矣!”
有大儒刘三吾和一众翰林士人相助,朱允炆对抢先办好凤阳秋税案,很有底气。
而他的三弟朱允熥,空有监国之权,却无能臣辅佐,一个人成不了事!
……
此时,凉国公府。
凉国公蓝玉在府内接见开平王常遇春之子,常升和常森两人。
“舅舅,你的意思,陛下册封允熥为吴王,将来可能立他为太孙?”
承袭兄爵,被封为开国公的常升,一脸惊喜地问道。
朱允熥是他的外甥,如果被立为太孙,将来继承大位,显然对常家是有莫大好处的!
而且常升,也会由衷地为外甥高兴。
毕竟,血脉相连!
蓝玉笃定地道:“我有把握,陛下突然取消册封朱允炆为太孙;又封允熥为吴王,令其监国,这是存了拿两个皇孙比较的心思。”
“朱允炆仁厚孝顺,在朝中得到大半文臣的支持;允熥自幼丧母,性格有些软弱,但今日早朝我才发现,允熥处理朝政时,从容自如,一点也不怯场,而且颇为决断。”
“以前我们都看走眼了。或许陛下正是发现了允熥这个优点,才动了让两个皇孙比较一下的心思。”
常森在一边道:“那陛下让允熥监国,就是在考察他处理朝政的能力?”
“朱允炆的优势在‘仁、孝’,如果允熥在处理朝政上能让陛下满意,太孙之位当可以争上一争。”
蓝玉点头,正色道:“朱允炆有大半文臣支持,东宫还有其生母吕氏;而咱们的允熥,什么都没有,只有我这个舅公,和你们两个舅舅。”
“咱们不帮他,谁帮?你们不想允熥成为太孙吗?”
“想啊!”
“做梦都想!”常升、常森抢着答道。
“可咱们都是武将,又不懂朝政那一套,怎么帮允熥呢?”
常升两手一摊。
让他练兵打仗,可以;让他定国策、改善民生、修律令什么的,真是难为他。
蓝玉摆手道:“不需要你们做那么复杂的事。你们是允熥的舅舅,只要记住,凡是允熥要做的事,无条件支持,让他做出成绩来。”
“就像这次的凤阳秋税问题,这是允熥要办的第一个大案,我琢磨着这就是陛下对允熥的考验。”
“凤阳勋贵多,那边发生的问题,多半与勋贵脱不了关系!允熥查案,可能会得罪吉安侯那帮人,届时就是你我出面,镇场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