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被朱允熥一阵忽悠,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他悟了!
他明白了真谛!
皇爷爷为什么突然就不册封他为太孙了?
为什么封朱允熥为吴王,并让对方监国,处理凤阳秋税案?
母妃说,这是皇爷爷对他的考验,看他能不能秉持初心,在面对打击时一如既往地仁厚、孝顺。
只能说,母妃猜对了一半!
皇子皇孙中,皇爷爷最喜爱他,所以太孙的位置,将来肯定是他的。
这一次,确实是皇爷爷对他的一个考验。
但考验的,不是他在面对打击时,能否一如既往地“仁、孝”;而是在逆势下,能不能保持冷静,找到翻盘机会。
这个翻盘机会,朱允熥因为太过得意忘形,已经告诉了他。
那就是凤阳秋税案!
只要他比朱允熥更快办好凤阳秋税案,展现治国能力,那么就会得到皇爷爷嘉许。
太孙之位还是他的!
三弟朱允熥,只会空欢喜一场。
想到就做。
朱允炆回到东宫,立刻派内侍出宫
以请教学问为名,将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黄子澄召入东宫问计。
“刘老,黄侍读,事情就是如此。”
东宫前殿,朱允炆自信地说道:“今天早朝的变故,是皇爷爷对我的一个考验。”
“只要我能在吴王之前,查出凤阳府秋税案的内幕,并呈上处置意见,定能让皇爷爷满意。”
“那时,皇爷爷就不会再有疑虑,将直接册封我为太孙。”
刘三吾思考片刻,点头道:“殿下说的,确有道理。”
“仁、孝是两种高贵的品性,拥有这两种品性的君王,会成为一位仁君,却未必是一位贤明之君!”
“要成为贤君,手下要有人才,治国要懂方略。陛下或许就是要考验殿下这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凤阳秋税案便是殿下的机会。”
“当然,吴王殿下肯定也意识到这一点,定会全力查办凤阳秋税一案,以便在陛下面前得到认可!”
翰林侍读黄子澄闻言,急切道:“那还等什么?”
“我现在立刻派人,去凤阳府,还有下辖的五州十三县,调查凤阳秋税的情况。不管是地方懒政,还是税收贪腐,总归把情况弄清楚。”
“等查明了实情,我们翰林士人聚在一起,商讨个妥帖的解决方略,由殿下呈给陛下,定能快吴王一步!”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