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很多。
“冯国公。”
颍国公傅友德和长兴侯耿炳文找上冯胜,笑道:“咱们这些旧友,今年都还没一起聚过吧?晚上我在家中设宴,咱们几个老朋友喝一杯。”
冯胜会意,拱手应道:“颍国公有心了,晚上一定叨扰。”
蓝玉那边,直接找到郑国公常升,说道:“一会你和常森去我府上,我有大事和你们商量,事关允熥的……”
……
“殿下,一时挫折不算什么。”
奉天殿一角,翰林学士刘三吾低声规劝朱允炆:“请殿下振作起来!屹立到最后,才是最终的胜者。”
为人做事,不可计一时之得失。
眼光当放长远。
“多谢先生,允炆受教了。”
朱允炆收起低落的心情,郑重地向刘三吾行了一礼。
刘三吾心中轻轻一叹。
唉,如此仁厚贤明的皇孙,陛下怎么就不立为太孙呢?
翰林黄子澄、齐泰等人,也在一边道:“殿下先回东宫,与王妃商议;今日这番变故,我等会设法查清,看陛下因何原因改了主意。”
“不管如何,我们翰林士人永远支持殿下!”
清查圣旨根源,揣摩圣意,明确表示支持某一个皇孙……这些都是犯禁的。
有的罪名摆到明面上,杀头都不为过!
但涉及国本之争,文官们疯起来,是可以不要命的。
还好朱允熥模仿朱元璋的笔迹,亲手写的圣旨。
若是找一个中书舍人来写,怕是经不住查。
朱允炆谢过众翰林,而后离开大殿,回东宫。
他要将今日变故及时告诉母亲,让母亲给拿个主意。
……
六部堂官们走了,淮西公侯们也走了,朱允炆和翰林院的人也相继离开奉天殿。
此时,还有七个人故意落在众人身后。
他们先是各自出了奉天殿,在随着人流穿过端门后,便聚到一起出宫。
“吉安侯,平凉侯。”
相貌英武的延安侯唐胜宗,满怀忧虑地道:“方才大家都听到圣旨了,陛下要派监察御史去凤阳府清查两税,若是将我等占田的事查出来,怎么办?”
吉安侯陆仲亨当即笑道:“唐兄多虑了!”
“区区两个七品的监察御史,如何敢查我等公侯?陛下派七品监察去凤阳,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你当陛下真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