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万分委屈的朱允炆,眼眶中噙满了泪水。
他希望皇爷爷能看见。
或许皇爷爷心一软,会重新考虑册封太孙一事。
但汪直哪里理会这些。
他假扮朱元璋,又不是真的朱元璋。
对朱允炆没有爷孙之情。
“宣第二道旨。”
汪直淡淡道。
殿前大太监立刻拿起第二份圣旨,高声道:
“皇孙朱允熥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嫡皇孙允熥,聪慧稳重。咱近日考校他,发现他思辨敏捷,有治国大才!
所以封皇孙朱允熥为吴王,以示嘉奖!
另外,咱这几日可能染了风寒,身子骨不利索,处理国事有所倦怠。从今日起,暂由吴王代朕监国。
一应奏事,都交吴王裁定。
钦此!”
第二道圣旨宣读完,朝堂又是静了一下。
随后直接炸开!
各种议论声,嗡嗡响起。
“封允熥殿下为吴王?”一个大嗓门的武将惊讶道,“我没有听错吧,陛下当年的封号就是吴王……”
随即,这个鲁莽的武将赶紧收住声。
吴王,这在大明朝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封号。
高贵尊崇!
应该说不会封给任何皇子,或皇孙。
但陛下今天,偏偏就封了十五岁的允熥皇孙为吴王!
特别是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长兴侯耿炳等淮西武将,他们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建立大明。
更明白,吴王封号承载的意义。
这是要变天了吗?
几位老将都察觉出不寻常,低头私语。
如果陛下要在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个皇孙中重新考虑的话,他们这些老将肯定会站朱允熥。
毕竟是淮西一脉。
凉国公蓝玉、郑国公常升更是暗自狂喜。
他们一个是朱允熥的舅祖父,一个是亲舅舅。
朱允熥能得陛下认可,封为吴王。
并且陛下还让他监国!
这说明什么?
说明陛下有意立允熥,不,是吴王殿下,为太孙!
再结合第一道圣旨,取消朱允炆的太孙册封大殿……
不由让蓝玉和常升更相信他们的推断。
……
文官班列这边,见朱允熥得势,翰林院从翰林学士刘三吾,到翰林侍读黄子澄,脸色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