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抄一遍?
陛下今天是怎么了?
怎么对允熥殿下如此包庇!
不仅不责问他,为何朝会不跪;还轻轻揭过此事,只罚抄写一遍《礼记》?
群臣集体懵逼。
朱允炆也傻眼了。
皇爷爷以往最重礼仪尊卑,对朝会上的跪拜之礼尤为看重,怎么今天对三弟格外开恩呢?
不等他想明白,汪直轻咳一声,模仿着朱元璋的语气道:“咱今天身子骨不利索,没有紧急的事就别奏了。”
这话一出,殿下群臣都觉的,自己的事应该算不上紧急。
皇上今日龙体欠安,还是不要拿出来叨扰他老人家。
见无人奏事,汪直淡声道:“长话短说,今日有三道圣旨,要赐给你们听。宣旨吧!”
殿前大太监赶紧取出一份圣旨,尖着嗓子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说与百官知道。
咱这几日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立太孙不用太急。咱想再考察考察。
所以册封大典不搞了,礼部、宗人府收拾摊子。
钦此!”
正是朱允熥昨夜在华盖殿,当着老朱的面,伪造的第一份圣旨!
大太监将圣旨收起,显然已经读完。
然而奉天殿中,群臣都没领旨谢恩,一片安静。
实在是这道旨意太震撼了!
以至于众臣觉得,是自己幻听了。
经过数月争论,才定下来册封允炆殿下为太孙,以固国本!
结果陛下今天突然变卦了?
册封大殿不搞了?
这,岂不荒唐!
“陛下!”
翰林学士刘三吾当即出班,跪下道:“册立太孙,关乎国本,既已议定,岂能随意废置?”
“允炆殿下仁厚孝顺,有明君之相,立为太孙实乃万民之福!”
“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有刘老带头,翰林院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也都走出班列,跪下道:“臣等附议,望陛下收回成命!”
黄子澄更是痛声大呼:“允炆殿下温良恭让,敏而好学,陛下不立殿下为太孙,更立何人?”
文官们好不容易才说服朱皇帝,立他们看重的朱允炆为太孙,将来继任大统。
现在岂能因为一道圣旨,就取消册封太孙的大典?
让陛下再考虑考虑,万一陛下改主意立秦王或燕王为太子,怎么办?
至于朱允熥,根本不在文官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