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李东阳和谢迁送上来的防灾赈灾的折子,内容都中规中矩。
关于防灾,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纯粹听天由命。
顶多就是让鲁州和冀州的百姓小心一些,晚上别睡太死,尽量呆在屋外。
而关于赈灾,还是老一套方式。
免去灾民的赋税,向灾民发放粮食,号召官员富商捐款,派遣当地驻扎部队进行救援。
没多大的新意,挑不出什么毛病,关键是这些措施确实也挺有效的。
弘治皇帝很快便让鲁州和冀州的左右布政使,提前做好防震措施,和应对地震的准备。
又过了一个星期,黔州的米鲁之乱,终于还是影响到了京城。
西南地区和京城的交通要道,全部被切断!
京城里一些西南盛产的物资价格,在短短几天中连翻了数倍!
像是都匀毛尖茶这种茶叶,价格更是翻了二十倍不止!
价格最高的还是黔州的楠木,现在一根上好的楠木要卖到上百两一根,比之前翻了倍!
朱炜背着自己之前收回来,已经晒干的青花椒上街去东市卖,一斤五两,解决还价!
三天的时间,五百斤青花椒被售卖一空,朱炜入账两千五百两银子。
交完税后,便只剩下一千七百多两。
“这税收的真狠!”
“大明的这群读书人,真不要脸!”
朱炜咬牙切齿地说道,心都在滴血。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对商人收的税其实是极重的,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一。
但即使是收如此重的税,明朝朝廷还是很穷。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朝的特权阶级交的税很少,甚至是不交税。
明朝的大部分商人,其实也是苦巴巴的打工人。
一年四季不落屋,赚取的利益不过刚能糊口而已,还要被收取重税。
大明的那群读书人,骂商人骂了足足二百年,也让商人给他们背了两百多年的黑锅。
明朝的税收之所以收不上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读书人。
当然,现在朱炜只能骂骂读书人,过过嘴瘾。
想要彻底解决大明的税收问题,起码得让他当上大明的皇帝才行。
朱炜摇了摇头,抱着满满一口袋的银子,先回了一趟家。
在卖花椒的时候,朱炜谢绝所有的大明宝钞,只收银子和铜钱,所以在朱炜的宅子里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