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在整个大战期间只建造了一种驱逐舰,这就是“城市”级驱逐舰。相对来说,驱逐舰在海军中并不那么引人瞩目,可驱逐舰的地位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随着潜艇在战场上越来越活跃,驱逐舰这种以往只被帝国用在海外领地执行巡逻任务的战舰也成为了舰队里的重要成员。
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与其他国家海军的驱逐舰有着一定的分别。在和平时期,驱逐舰是帝国海军中应用方面最为广泛的战舰。当时,唐帝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广泛的海外领地(殖民地),而海外领地并不那么安全,也不那么安定。为了保证帝国的海外利益,就必须要在众多的海外领地部署战舰。如果部署大型战舰,甚至是巡洋舰这一类战舰的话,其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几乎无法承受。以一战后帝国政府向议会做的一份报告来看,如果帝国要想确保海外领地的绝对安全的话,那么每年支出的海军军费就将高达75亿,而实际上,04年,帝国海军军费只有30亿!
以当地帝国海军的军费,以及海军的规模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小型舰艇执行海外巡逻任务,并且在重点地区保留一支小规模的舰队。驱逐舰,以及由一艘轻巡洋舰做领舰,外带几艘驱逐舰的小型地方舰队最能适合帝国海军的需要。
在这一情况下,帝国海军的驱逐舰实际上更像是其他国家的沿海炮艇。更适合执行沿海地区,乃至内河航道上的巡逻与护航任务。
一战结束时,帝国海军的编制规模非常庞大,仅驱逐舰就有七百多艘,战后,为了减轻负担(维护这些战舰要消耗掉海军一半的经费),在战后的三年内,帝国海军向其他国家出售与赠送了三分之二的驱逐舰,只保留两百多艘。这仍然让帝国海军感到无法承担,如果不让这些需要花费很大力量来维护的老式驱逐舰退役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就无法集中力量研制与采购新的战舰。结果,从07年开始,帝国海军将大量驱逐舰派往海外领地,执行低烈度的巡逻任务。而这些战舰实际上已经不在帝国海军编制范围之内了,其维护与人员的经费支出都是由海外领地负责的。
战后,帝国大幅度削减军费,以此改善国内经济状况。海军由要集中力量先解决主力舰,以及航母,潜艇这类新武器的研制问题。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帝国海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发展一种新型驱逐舰。直到17年的时候,帝国海军才突然认识到,在一战后期建造的驱逐舰已经过时了,而且潜艇的威胁远超过了帝国海军之前的认识。而此时,新的主力舰,航母,重巡洋舰等等海战主力都已经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