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初战功臣-“皇帝”级航母(2 / 4)

海魂 闪烁 3335 字 2021-06-10

出这一决定的原因,除了改造航母难以完全满足性能要求,经费昂贵之外,还可以避免与海军舰队争夺主力舰的建造能力,也就绕过了海军内部的阻挠。实际上,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当时,如果航母的建造影响到了主力舰的建造工作的话,那么航母就有可能下马!

威海的方案第二个被否决,原因只有一点,威海提交的是类似于“凤翔”这样的小型航母,是带有试验性质,不具备强大实战能力的航母。当时,帝国海军的第一批航母军官,飞行员(这批飞行员后来都成为了海航的教官)已经去波斯帝国,在“哈桑”号上完成了训练,帝国海军不需要试验型航母,要的是真正的舰队航母。

最后,只有江南造船厂提出的方案获得通过,而这就是“皇帝”级航母!

“皇帝”级航母的设计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从06年立项,07年完成初步论证到18年正式下水服役,经历了整整12年!相对而言,在当时,甚至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任何一型战舰经历了如此长的论证设计工作!

最初的设计方案类似于日本的“赤城”号航母(实际上,当时帝国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对帝国的海军工程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航母采用了上下两层飞行甲板,下层飞行甲板直接连接后面的机库,供战机起飞,而上面的飞行甲板则供战机着陆。显然,这种设计带来的弊病远比好处多得多。因此,在07年年底,整个设计方案被推翻,海航(当时负责航母的是海航,而不是海军司令部)要求江南造船厂必须拿出新的方案来。

第二套方案在08年10月份提交,航母采用了类似于“兰利”号航母的平顶设计,舰桥位于飞行甲板的前端,无舰岛,只在飞行甲板的左侧有三根烟囱。这一设计方案也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在“哈桑”号上总结出的经验表明,舰岛非常重要,而且烟囱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到航母飞行甲板的使用。

09年年底,江南造船厂拿出了第三套方案。航母仍然采用了全直通飞行甲板,舰岛位于飞行甲板的右前方(最初设计时位于左前方,原因竟然是要于美日航母有所区分,而后来证明,舰岛位于右前方是最好的选择),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机库几乎与舰体等长,由两部分别位于飞行甲板后方与中部(略靠左侧)的升降机与飞行甲板相连。另外,还设置了三部弹药升降机(很先进的设计)。飞行甲板前端为两部弹射器(弹射器的研制工作到12年才完成)。

这一设计方案才真正满足了廖汉翔的要求,随即,江南造船厂开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