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谱学亡矣,虽名臣巨族,未有家谱。然而俗尚苟简废失者,岂止家谱而已哉!
杜氏坟。在巩县西五十二里首阳山东。唐杜审言,及于闲、孙甫三世墓,皆在焉。
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仲淹墓。在洛阳县南七十里神阴乡彭姿店东北万安山下。其子,丞相忠宣公尧夫以下皆祔葬。兆内文正公之碑,则欧阳文忠公撰文,额曰:“怀贤之碑”。忠宣公神道碑,则曾文昭公肇撰文,额曰:“世济忠直之碑”。墓东则守坟裒贤寺,寺有范氏复祖墓碑一通,天台陈基之文也。其略曰:“宋太师魏国范文正公以上三世坟墓,皆在吴门之天平山,至公始葬洛阳。母谢夫人之兆,其子丞相忠宣公以下三世皆祔焉。靖康之乱,子孙在吴,弗获展墓,逮我元混一,故公克登祀典,有司致祭惟谨。公八世孙文英,谓其子延方曰:‘吾子孙幸生明时,凭藉余泽,食有义田,居有义宅,教有义塾,而祖宗邱陇鞠为刍牧之区,尚安得为子孙哉?’延方自吴门,不远数千里,致其父命于河南,佥宪李齐、御史沃哷海寿出金,为倡率其乡党牧倅奉牲墓下,豪民观感,卒复所封旧地倅草缭垣壤树筑室,俾甥赵氏庐其上。”又曰:“文正公以闲生之气,王佐之才,致位将相,为宋忠臣。诵其诗,读其书,可以立忠信而尊君父,兴王道而致太平。其父子窀穸,使斧斤耒耜相寻其中,岂国家尸祝以待先贤之意乎?”基字敬,初能诗文,游京师名称藉甚,则余之故人也。
邵康节先生之墓。在洛阳县南,伊阙西南九里,曰辛店,伊水西也。
《洛阳金石刻》汉碑:太尉刘宽碑一通、丞相萧何碑(折作两段)。魏碑:三断碑二通(皆漫无字)。齐碑:佛龛碑(天统三年立,武平二年刻)、二祖天师碑、冯翊王平等碑。后魏碑:侍中广平穆王碑(俗云陵冢碑,大昌元年立)、景王碑、魏汝南文宣王碑、末帝碑、元魏碑(韩殷隶书,天平四年立)、升仙太子庙碑(梁雅文)、唐碑:启母庙碑(杨炯文)、金字碑(韩滉书)、义成军节度使曹公碑(长庆四年立)、程公碑(陆贤书,开元二十年立)、剑南东西川盐铁青苗租庸等使兼殿中侍御史虢州刺史严公碑(颜顾书,元和中立)、龙门龛石像碑(袁元哲书)、彭王傅赠太子少师徐浩碑(次子徐岘书)、启圣宫台敕碑(太子亨题)、洛阳尉马允中碑、黄门侍郎孙公碑、荆州长史孙公碑(张延讽书)、延州刺史孙公碑(开元二年立)、齐州刺史崔府君碑(崔平书,大中八年立)、陈公碑(萧祐立)、右仆射曹公碑(正元四年立)、左仆射牛公碑(长庆二年立)、邕州刺史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