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卷下(4 / 6)

字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学神仙之道,三十年后七月七日,乘白鹤而去,因立祠于缑山之下焉。”祠南有浴鹤池、仙屋、石室。武后于石室中,开石匣得一古剑,神光赫然。缑山,大抵若覆盂之状,高不百寻,周不数里,且无泉石之胜,因仙居之名而著闻四方也。土人云,至今风月清夜,然时闻笙箫之声。

汉光武帝原陵。在临平亭南,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西望平阴,去洛阳东南十里(按《帝王世纪》,作十五里)。

汉明帝显节陵。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七里,故富寿亭也。陵周三十丈二尺,无周垣,行马四出,在殿北,提封田七十四顷。

汉章帝敬陵。《帝王世纪》曰:“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九里,陵周三百步,高二丈六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钟虡皆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按《河南志》,作提封田二十顷五十五亩)。

和帝慎陵。在洛阳县东南四十一里。陵周三百八十步,高十丈。

顺帝宪陵。在洛阳县西十五里。陵周三百步,高八丈四尺,北邙山下,制度并同前,但钟虡在司马门内,寝殿园省寺吏舍在殿东,提封田四十八顷十九亩三十步。

魏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县东南四十里大石山,即万安山也。

宋太祖永昌陵。在芝田西四十里,陪葬子孙十五坟。

宋太宗永熙陵。在芝田西南四十里,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置守陵五百人,陪葬子孙凡八坟。

真宗永定陵。在芝田北五里,皇堂深八十一尺,上方百四十尺。

仁宗永昭陵。在芝田北十二里。初崩,发诸路卒四万六千七百八十人,修奉山陵。

英宗永厚陵。南至定陵七里一百三十步,东至昭陵九十步。

神宗永裕陵。在永厚陵之西。

哲宗永泰陵。在裕陵东北。

汉刘宽墓。在洛阳上东门外。墓南二碑,汉隶,蔡邕所书。碑首题曰:“汉太尉、车骑将军、特进逯乡侯刘公碑。”其一碑,门生殷包等所立,碑阴刻:“赠物绿含玉、落星锦之类。”一碑故吏李谏所立也,碑阴刻故吏乡里名氏云。二碑所载,与《汉书》同,但迁官次序颇略异耳。宽以汉中平二年卒,至唐咸亨元年,其裔孙胡城公爽,以碑岁久皆仆于野,为再立之,并记其世序云。呜呼!前世士大夫世家著之谱牒,故自中平至于咸亨,四百余年而爽能知世次之详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