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打不赢,那就买过来,没错,这就是招安,北宋特有的名词,先用钱,钱不管用那就用功名,反正只要你提出来,我能答应的都应了你。要钱,这钱无非最后转嫁给老百姓,要官,给呗,只要你要的官级比我小,你要啥给啥。这样的路线,也使得落草为寇成为了北宋一些怀才不遇之士曲线博取一个功名的有效方法,也就不断有人铤而走险了。
燕子山王伸,陕西洛川人。没错就是那个差点把董先阉割卖去当小太监的王伸,此人也是有些能力的,和董先的家庭类似,北宋和西夏的战乱,让王伸不得不背井离乡,王伸早期也是读过私塾的人,是个有文化有知识有见地有魄力的四有新人,如果和平年代,考取个功名做个县官那还是很有希望的,可他偏偏出生在战乱年代的战乱地区,少时目睹了太多的血腥屠杀,身上的书生气早已被世道的弱肉强食给磨灭了。王伸此人非常聪明,能言善辩,背井离乡后,沿路纠结了一批逃难的难民,在秦岭落了草,就在附近打劫,可是战乱时期,又是战乱地点,商贩不可能傻到送人头。因此王伸一伙人完全没有从落草中获得任何生活改善,去周边的村庄打劫吧,要不就是一帮比他们还穷的人,要不就是人家大户有自己的乡勇,打不赢人家。毕竟王伸纠结的一伙人都是一帮难民,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于是才有了王伸拐卖童男卖去东京做小太监的勾当,大人打不赢,小孩子还是能搞定的,几年时间,王伸团伙也积攒了不少的财富,拿着这笔财富,就在这燕子山上置办起了自己的家业,并给自己的犯罪团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云仁堂。取意天高皇帝远,富贵远云间,时不待我兮,仁义取钱财。王伸的文化功底还是有的,就是太不要脸了,尽干些伤尽天良的勾当,还给自己冠个仁义取钱财的名头。
云仁堂的大当家当然就是王伸他自己了,二当家名叫王冠,此人算是王伸的贵人,本是京畿道工部下属文思院的一名都头,属于厢军,文思院是北宋时期专门给皇宫制作膳食器皿的衙门,在北宋,什么什么寺,什么什么院真不一定就是修行场所,很多职能衙门也叫什么寺什么院的,比如大理寺那就是最高法院,鸿胪寺那就是外交部,这样的寺一共有九个;叫院的一般都属于各大部和监,这个就多了,大家熟知的有翰林院、博学院、承转院等等等等。文思院的厢军在这个衙门里实际上就是工人、保安之类的工作,这里的都头就是车间主任和保安队长。王冠就是这里的保安队长,功夫是有的,要不也做不了保安队长,因为厢军的收入实在微薄,地处首都,灯红酒绿那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