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张可用,细粮和粗粮加起来约有二百多斤。她现在有些后悔没有好好收集粮票了,这些是伯父给她的,只有三千来张,她记得穿越前有很多牛人收藏票证超过数万张,有的甚至收藏近万种票证,几乎覆盖了整个神州的各个地区。
听她这么说,白母也就相信了,麻利地收回了手帕,她知道女儿一向勤俭节约,平时的零花钱都攒着,不然不会存下十几块钱,要知道去年她的二十五块分红都交给家里了。
“那你早点睡吧,养足精神用在明天。”白母起身。
“知道了,妈。”
白玉娴等白母走后,就着煤油灯,从空间中拿出原主积攒的那十几块钱,又从本市粮票中挑出几张粮票,一张五斤面额、一张二斤面额和两张二两面额,二斤面额的是面粉,其他都是杂粮,粮票和钱包在一起,放进帆布挎包。
摆脱想跟着一起出门的弟弟,在白大娘家和余庆国碰面时,白玉娴就挎着这个装了随身物品的帆布包,帆布包是军绿色,正中间的部位绣了一颗鲜艳的红色五角星。
正和白大伯、白大娘寒暄的余庆国看了一眼,又偷看了一眼接一眼。
虽然还是相亲那天的那身衣服,但是白玉娴和那天很不一样,她把肥肥大大没有型的裤子改成了中腰西裤,碎花衬衫的下摆塞进裤子里,裤子没有裁剪到紧身贴腿的程度,白玉娴实在是不敢这么做,可是熨烫得笔直的裤线依然显得腿型特别好看。
并不算离谱,现在就有这样款式的裤子,就是穿的人比较少。大家的裤子之所以这般肥肥大大,是为了节省衣服,肥大的裤子夏天当单裤穿,春秋时分里面加条秋裤,冬天则罩在棉裤外面,这样就不用浪费布料和金钱做一年四季的裤子了。
裤子是其中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是白玉娴把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折了进去,辫梢藏在头发里,半透明的薄刘海愈发显得眼睛明亮有神,面庞俏丽异常。
陪余庆国来的人是他二姐余庆丽,和白玉娴说话时看到自己大弟的样子,忍不住一笑。
“庆国,趁着早上凉快,咱们快出发吧。”白大娘暗笑一声,转头看向余庆丽,“二妮儿,我坐你骑的自行车,让庆国骑车带着玉娴。”
“好嘞!”余庆丽也是这么想,答应得那叫一个干脆。
白玉娴脸上一红,她皮肤白皙,两团红晕十分明显,侧坐在余庆国自行车的后座,不知是谁的心思这么细致,后座上绑着软垫,行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也不会硌得难受。
路上行人不少,多是步行,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