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原本的织户无法生存,但是农业手工式作坊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自己试着主动来终结总比将来被逼的流离失所好。
说到纺织业,最好的当然是棉花,宋人称为“白叠子”,“木棉”。此时西域和九真都有少量的种植,李琦不打算搞棉花,粮食无法有效保证前棉花的利润会让勋贵豪门、大地主等大量放弃种粮食,那将是真正的灾难。
利用毛纺织业捆绑北方游牧民族,让他们意识到养殖的利润不比抢夺少,战争便不再是为生存而竭力挣扎,破坏力和强度自然会下降许多。就如现在的辽国,兵士不再为拼命活着而战斗。
毛纺织业其实是一剂**,后世英国恶名昭著的羊吃人可不是开玩笑,一旦奴隶主的**被引燃,不知能不能扛住此起彼伏的内耗。
说起来大宋还真是悲催,生产的各类物品有近乎一半供应着周边各国,酒、茶、瓷、草药、丝绢、绸缎等等,换回的物产却大多于民生没有促进,就如香料、唐刀、折扇等。奢侈品更是占了大头,珍珠、宝玉石玛瑙、象牙不一而足,各国明里暗里铸造的伪劣钱币更是卷走大量物资。
粮食和矿物原料受运输量和利润所限,输入量很少,肉食类的输入仅限于淮河以北,每年从辽、夏买入的活羊送抵东京路时死亡、掉膘的损失远远超过购买成本。
大宋的主要货币流通还是以铜钱为主,可惜缺乏铜矿,受开采技术所限,官方铸造量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再加上一些商人以铜钱牟利,许多士绅一代代藏钱,各国的伪劣货币乘机大行其道,就好比印制**,持续在榨取汉民族的劳动成果。
周边各国的金融活动都围绕着大宋,按理说打个喷嚏都吓死藩属国,事实却是各国像个蚂蝗,不停的吸着汉民族的血液,有吃的就称臣,没吃的就打,就抢。
华夏这种状况真的很让人无言,到明朝时世界上大半的银子都流往了这个瓷器之国,亿万人的创造不过换取了如山一般不能吃也不能穿,冷冰冰的金属。随着棉花在西北的大面积种植,即便两熟、三熟的稻米都未能挽回李自成等人的饥饿,漫天烟尘湮没了梅山上那位皇帝。直到辫子们殖民时,被抢、被逼着割地赔款,最后华夏被重新以黄金为信用的新金融次序彻底打翻又跺满脚印。
华夏文明其实一直崇尚创新、生产,达到自给自足的天下大同。可惜这个世界强盗太多了,五胡乱华,崖山上的英魂,数十万纵身入海的宋人,扬州的屠杀,八国联军贪婪的狞笑,南京数十万的无辜死难者,多少恶狼啊,一批又以批扑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