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最大的皮革加工地,兴旺时达到几十万人。他计划打造个综合的工业城镇,进口各类牲畜,捎带上肉食品腌、薰、风干等,碱的问题造玻璃时就解决了,弄出肥皂、香皂也不难。皮革业和毛纺织业做为最重要的两个支柱,再加上来自后世部分能实现的工艺,不挣钱才见了鬼了。
赵顼朝在册有两千多万户,百分之八十多农业人口,李琦的规划若实现,百多万家庭转入产业工人,农业土地的矛盾就能缓解些时间,给赵宋多留点恢复元气的机会。
大内中赵顼最近有点转不过弯来,司马光等人急吼吼的把保险业说了,李琦列明的那些数据让他吃不下睡不着,看什么都是金光闪闪,就等着精通数数的朝臣验证那些数据,一个新行业便将产生。
没等赵顼擦干净口水,王安石来见,把李琦要求出使辽国谈合作一事讲了,君臣几个顿时面面相觑,这打算也太异想天开。
“召,速传李侍郎进宫。”如今李琦的想法君臣几个都不敢忽视,行不行总要问个明白。
偏殿里,赵顼和几位相公老老实实做起了学生,听李琦口沫飞溅描绘着新型产业区的构想。
李琦好容易讲完,扫了一圈呆若木鸡的几人总结,第一可以大量安置人员,用李琦的话是解决就业压力。第二是卖往各国,李琦的话是出口创汇,尽管几人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汇”,反正是把别国的银子搬来就成。第三是打击西夏畜牧业,勒住西夏的脖子,至于某些人提出西夏百姓生计艰难之事被李琦华丽丽的无视了,没见皇帝和王相公都装着没听见。第四条最打动君臣之心,李琦直言,若北方的蛮夷都肯放下刀箭拿起羊鞭,从此大宋无忧矣。
私心里还有一条,李琦打算借此事解决娶顾惜惜的问题,此时自然不能说,得等到辽国见机行事。
相公们还在各自梳理着李琦的奇谈怪论,赵顼已经做不住了,二十来岁本就是最好强的年龄,又一心变革想做番轰轰烈烈之事,李琦画出的饼简直比酒还醇美,晕晕乎乎的立马就要执行。
“李侍郎,皮革之事还可说,那毛纺织一旦铺开,本朝织户如何生存?”司马光前不久听了李琦不少关于经济的论说,张口问道。
“丝绢锦缎,富裕家庭才得购买,冬夏着衣不同,与皮革、毛纺织物不相冲突。民间穷苦之家又如何买的起这些,麻布该如何卖还是如何卖,只是那墎坊之户,官家若怜悯可在衣物上退税补贴。我朝若能有许多百姓不再凄立于冬日寒风中,官家功德无量。”李琦直接给赵顼戴高帽,他知道一旦形成规模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