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为自保和救人硬着头皮接下裁汰之事,赵项君臣却是找不出合适的人接手,两方一拍即合,拿着李琦当溺水的木头,先解眼下燃眉之急。去年他的表现确实亮眼,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高内侍感激涕零,回到戏院大哭了一场,李琦决不放弃的做法赢得了所有人的心,众人都相信马全等人出来的日子也不远了。
有宫中的高太后和公主照应,高内侍身上的伤养的还不错,那些日子都是顾惜惜吩咐人暂管着戏院,一点没让李琦操心。所有人都自觉的做着手中之事,就为让李琦腾出空闲应对朝堂的风雨。
见着顾惜惜,李琦没提戏院和对方的变动,他不知怎么跟顾惜惜解释。按新规章来讲,顾惜惜等人算独立的戏班,和戏院已成合作分成的关系,有皇家插手进来,“专利”一事算打开了缺口,不知以后会如何演变。
十三日,赵项任命河州刺史丁木征为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高内侍和马全等人打死人一事被重新审理,以死伤者偷师牟利为先,判高内侍、马全等人无罪,当堂释放。李琦私下里又让人给了不少银钱,苦主终于不再闹事。
李府赢了官司,家里一片欢腾。朝堂的一些人自然不依,孙觉、吕公著、张戬、程颢、李常等上疏弹劾,闹到最后,又极言反对新法,连青苗贷也牵扯进来,摆明车马向王安石开炮。李琦这只小蝴蝶对方已顾不上踩了,风闻赵项召见李琦过问安置裁汰兵士,再踩李琦,皇帝此时摆明了不会松口。
闹哄哄中赵项火了,贬枢密使吕公弼知太原府,贬尚书省张方平知陈州,判文彦博为枢密院正使,重手敲打上窜下跳的一些臣工。大棒打完,赵项又拿出甜枣,下诏翰林学士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满腔怒火的司马光前后九次推托,赵项无奈收回任命书,改韩琦为大名府路安抚使,算是给保守派一点想头。
朝堂的人事变动眼花缭乱,李琦在琢磨赵项的手腕时,司马光的再次邀约通过上次那位不起眼的家人传递了过来。细细盘算了一番,他决定还是去见对方,这次强行接手裁汰,要办的事可比去年麻烦的多。他想试着拉上司马光那一边,让对方不再设置障碍,最好还能给自己一些支持。
历史书上写着变法最终失败,他不认为自己安置个几万人就能扭转车轮的方向。细想几次朝堂斗争波及到自己,他意识到单纯想要避开只是一厢情愿,与其总被有心人盯着,不如让大多数人感觉到自己有用,甚至转而帮助自己。
吏治是新法最大的拦路虎,司马光看的分明,王安石又怎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