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二章 误解(2 / 4)

北宋搅屎棍 甲说 3098 字 2021-06-09

琦看,景帝三年,为平定诸侯叛乱,朝廷不得不向商人借高利贷,大多商贾之人担心叛乱能否平息,不肯借钱。当时有一位母颜氏愿意借贷给官府,但要求十倍之利,结果三个月后吴楚之乱得以平定,母颜氏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一举成为长安巨富。

按宋律,欠债不还可入罪。债主拿字据告上堂,轻者一顿夹板侍候,讲明偿还期限放回,实在无钱之人小吏可出面强卖家中人口,最严重刺配充军也不是稀罕事。欠债之人上吊、投水与债主无关,但有家小,债务便跑不掉,子子孙孙都得来还。

沈括坦言,为青苗贷一事王相公前后谋划数年都因朝堂无钱而搁置。不得已,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各处拆借凑了三百多万贯用于各州府借贷农事,实际朝廷所得不足一分。

沈括还说道,青苗贷规定户分五等,一等户最高可借百五贯,五等户只借数百文,借贷自便,并不曾强迫。如今执行小吏上下沟通,穷困之户不予借贷,中上户又倍息强逼,怎能全怪到新法之上。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李琦苦笑不已。赵宋这经济还真是让他无言,即便他对金融一知半解,也明白如今这种资金流转方式绝对有害于各行业的发展。沈括提到此时城市百姓和商人根本不愿借钱,实在逼不得已才求告上门,坏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无法偿还时不得不典卖家业,甚至卖儿卖女,逼死人之事常有。

大宋的金融整个是高利贷把持,搞清状况后李琦不觉汗颜,青苗贷从本意上确实无错,想起前段时间埋怨王安石,实在是有些惭愧不已。

汴京城里近日热闹起来,各处照壁上贴出了惟妙惟肖的画纸,仿佛是个真人,笑吟吟的望着过往行人。有那见过的,一眼认出画上正是当初的顾行首,一身的状元服别提有多诱人。

许小娘装扮的老程婴也有,最美的是一张莲台瑶池中的画面,其中的七位女子飘飘欲仙。要不是李琦提前派了人守着,这些画用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被人抢光。

“初十日,戏曲盛大开幕!”斗大的字体喜气洋洋刺的人眼热,当初的两部戏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勾的汴京人心痒难耐。有那曾经挤着看过几眼的,围在画前就口若悬河的讲述开来,直听的围拢的行人心如猫抓一般。

酒肆茶楼,街头巷陌,到处都在传扬初十日戏曲开演,连宫中老太太都得知消息,忙把李琦唤去询问。

整个二楼的包厢都没卖那天早场的票,就是留给宫里的,拿出请柬,李琦笑嘻嘻的递给老太太,其他几位自然少不了,特意还给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