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耕农都被引来观看,李琦对这两样无所谓,传播出去也是大宋之福。这里只是他为了快速挣笔钱匆忙搞的,本身也不是太在意。
姚管事请回来三人,年龄最大的姓陈,六十多岁,两个年轻点的是他徒弟,烧瓷技术算不上大宋最顶尖,对于李琦来说已经够用了。陈匠头和徒弟未带家眷,看来还有些不放心。李琦给他开出每月百两的工钱,徒弟折半,又把三人领进新修的砖房看看,总算说服了倔强的老头。
建耐火砖窑、瓷窑的事自然交给陈匠头这个内行人指挥,李琦被谢六悄悄送来的骨粉吓了一跳,好家伙,实在太多,看样子十足费了心,估计有些都是不花钱搞来的。
对于谢六的尽心办事李琦自然满意,可骨粉真是太多了。
“谢六,如今在禁军光景如何?”安排完刘禾搬走骨粉,李琦转头向谢六两人笑着道。
“不瞒大郎,每月不过二两多的花头,小底们也是无奈,钻营些杂事贴补家用。”谢六不好意思的笑笑。
宣威军的情况李琦问过小乙,好点的五日一操演,差点的十日一操演,比起厢军半月一操演勉强不错,比起陇右的边军却是大大不如。谢六为人倒很是仗义,从不克扣手下。宋朝和历代不同,兵不是少而是太多,一有流民就干脆收编为军,百来年的光景已经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赵宋不到唐朝六分之一的面积,却养着近一百二十万的军队,也怪不得王大牛人着急上火。
宋朝的军队算是半职业化的军队,禁军相对待遇要好些,毕竟守卫京师,平时钻营点,年节还有些赏赐。
“大郎,闻听宣威军要与边军比试,不若等朝廷立意裁汰时俺们趁机托人一发转了民籍,到大郎这里寻条出路。”谢六犹豫了片刻道,李琦开给雇工的钱粮他也打听了,心里不由活泛起来。
李琦愣了下神,听谢六的话王大牛人真打算比试一番裁汰部分禁军?这空出的校场岂不是正好可以用来盖剧院?
“大郎莫非有为难之处?”谢六踌躇道。
李琦呵呵一笑,来了大宋这么久总算遇见个有眼光的,“好,我保证你将来不会后悔。你且回去,我还有件事要你去办,帮我打问些烧制瓷器的东家,待我这边一有消息就赶紧约了来,就说有新品种的瓷器问世。”
谢六一听新瓷的事,眼光一亮,乐道,“此事包某身上。”
谢六两人欢天喜地的走了,李琦却发现时间紧张起来,必须赶在王大牛人裁汰禁军前搞到足够的资金。赵宋是华夏瓷器发展最灿烂的时代,他琢磨了很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