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开采的煤都是浅土层,更有部分露天的,煤本身的开采成本不高,主要贵在运输上,道路不畅和运输工具的落后再加上商人的有意哄抬,造成了汴梁城中煤价最高时接近200文一石。李琦暂时只买上一些使用,他也没打算自己烧瓷卖,赵蓉这庄子离着煤场还有百多里地,等小码头启用后利用水运就更方便了。
最先砌好的自然是砖窑,开火烧砖时李琦还特意搞了个仪式,发了些猪肉,喜的雇工们眉开眼笑,暗暗憧憬以后的生活。
红砖、青砖一批批的烧出,李琦看看堆积的数量,开始用砖修建配套的设施,他画出的优化版的羊皮风排、筒车已经拿去找人制作,等正式烧制耐火砖时正好用上。
筒车源于水车,最早的水车可追溯到隋唐,木制的外框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
李琦画出的水排、筒车仿造的清末,用木板作槽,长两丈,宽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约一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与槽的宽窄一样,两端比槽板各短一尺,用以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用龙骨叶一节一节地用销子连续起来。在筒车上端的横轴上装有一个竖齿轮,旁边立一根大立轴,立轴的中部装上一个大的卧齿轮,让卧齿轮和竖齿轮的齿相衔接。水流带动下,龙骨板叶绕过上大轴,又在行道板上边往下移动,绕过下边的轴,重新刮水,这样循环往复,便有了免费的动力。
他搞这个可不是为了灌溉,这种靠水力自动运转的木质大家伙主要便是拿来往窑中吹氧,竖卡轴那接上羊皮风排后就是眼下最好的鼓风装置。
小乙带回来两人,祖上都是曾经跟着李家打磨过的,知根知底,办事伶俐。
“谢六,你们帮我私下里收购些骨头烧灼后磨成细粉,羊、马、驴、牛不限,牲畜的便成。”掏出五十贯的交子递给打头之人,既然是李家原来的旧部,李琦自是放心不少。
“大郎放心,些许事情定当给大郎办好,只是这牲畜的骨头多是无用之物,何苦还得暗中进行?”谢六接过交子不解道。
“此事你不必问,办好后送来这里便是。”李琦望望谢六,个子不高,身板倒是结实,三十来岁只在禁军宣威右卫混了个小小的火长,手下管着十个兵。他有心培养些人手,可惜对方终究是军伍之人,那一身衣服可不好脱。
新型风排和筒车点燃了佃户们的好奇,那么大的十几个立在河边,连临近几个庄子的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