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重要。
只有明白,才知道价值。
不然再重要的理论,也都一文不值。
这也是现代物理的现状。
顾知秋落笔如神,从弱作用力方程入手,推导到杨-Bar方程的基础状态方程。
然后进一步带入。
足足一页纸,才算是把整个推导过程彻底写清楚。
不过这个量子微相互作用力状态方程的出现,填补了杨-Bar方程的最后一块漏洞,这让顾知秋不确定会不会被华夏科技大学公布出去。
毕竟这可是动了不少物理学大牛的蛋糕——
要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推翻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进行粒子碰撞试验。
结果撞出来一个新粒子,就得到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又撞出来一个新粒子,就又拿一个。
这一下弄得诺贝尔奖和批发的一样。
后来多少国家为此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高速粒子碰撞机。
如果顾知秋这个方程一发表。
那这些国家的数千亿投资,就算是打水漂了。
也庆幸杨振宁前辈坚决的打消了我国建立离子对撞机的念头。
这可是三言两语给我国节省下来了几千亿的浪费。
写完量子微作用力方程之后。
顾知秋还觉得不保险,
因为和他考虑的一样,这个通用方程,只是证实了一件原本就存在的真理。
所以,还不够猛料。
于是他就又取了一张纸,着手写下了几个字——超导结构。
前世他靠着省状元以及超导结构,得到了国家审批建立私人实验室的机会。
那还是继续用这个,靠谱一些。
重来一回,那也是轻车熟路了。
超导结构,严格意义来说,是让顾知秋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项目。
其分量,别说进华夏科技大学。
就算是他点名道姓要去哪个学院当院长,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为了保险起见。
他还是写了下来。
他的做事风格,一向以稳健著称。
超导结构是作用于电力系统。
毫无疑问,也是资源课题。
目前国内输电+配电损耗在%左右。
也就是说全国人均每天度电。
一度电按照.来算。
那每天的电费就在4亿元。
而浪费掉的就有一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