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纸开头。
“尊敬的华夏科技大学领导,您好”
写完开头之后,顾知秋就哑火了。
笔尖停留在纸张开头,点出了一个墨块。
可正文第一个字始终没有落下。
纠结。
太纠结了。
他在想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才能进入华夏科技大学。
可控核聚变?
超导结构?
光刻机?
或者暗物质能源?
在这几个选项上,他纠结了很久。
可控核聚变的成功关键,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和射频技术的突破。
是多学科配合的结果。
单靠一张纸,只能说明可行性。
但想要真正造出来,需要研发出恒温材料和量子共轨装置。
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发成功的。
光刻机?
这个和可控核聚变装置是相同的问题。
惟一的区别是,国产光刻机组件设备已经有了制造技术。
而是精度要求达不到。
所以国产光科技需要的是从分完善到分的工程师。
而不是从到的开拓者。
太空能源?
暗物质能量波是顾知秋后半生钻研的课题。
当初国家能源部和科技部找到他的时候,给的时间是二十年。
按照能源部的说法二十年之后,可开采原油和天然气将枯竭。
可控核聚变勉强能够维持接下来几十年青黄不接的局面。
但,并不乐观。
很多人认为可控核聚变如果成功,人类的能源问题就会彻底解决。
这是比较粗浅的认知。
上过小学的我们都学过什么是核聚变。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核聚变原料取之不竭。。
是因为他们觉得核聚变和太阳能源一样,原料都是氢元素,而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但实际情况是,氢的同位素中氕是最丰富的,占了.%。
氘的含量非常少,在自然界中含量约为.%。
而氚因为存在一个.年的半衰期,所以在自然界中是难以长期存在的,可以说氚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
而聚变反应方程式中,恰恰主要是用的氘和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