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此书开篇所言的那位遗入仙境双诗的人所述,时人模糊得意,有领会者且为诗,故记于上,只因下文有尘人来到仙界,而仙界正可化去人的苦欲,此非大乐乎?故将此言表于上。诸位不要因看此上之文而思自欲,时人记此故事时,欲删除此段,时人众闲聊议,人皆有欲,皆都可以自形化去的小事何必大段言之。因此入仙之人竟可脱人心中不可摆脱的一事——欲思。故告于诸以,以示同喜,读人自问,此人入仙界,是他脱欲之苦,我何喜之?原来世中欲重之人自是稀而少之的,轻欲亦不甚众,小私心人产欲,大放心人视欲若无。我们何不将欲大事化小、小而化了。若诸位此时还有欲令加心、欲使招行。且如那大放达之心人的众人一样,当平常事,了了而过。你想,人皆为财而求,久之便无妄财之心的欲事了。求财便是人的‘共欲’,人都能化解于无乱心安。没了大‘共欲’,少几私有心重、心得方足安之人便复生小‘私欲’。这小‘私欲’不论贫富人也。只是这种人自少之也。即为这种人又何必忧之,你想,人有了欲便思,心由自己控制,早早便去奉行欲令,亦有苦哀存心不可行欲令者,且自放心,定坚信自己想得到的一定可以得到,不必烦脑苦欲。因为一切皆是注定的,正如下文所言的此人可以入仙界一般,人是自然而然、洁洁净净的人,来到世中便被欲心污了洁思。人生来注定的‘尘体灵气’便是对抗这种‘私心乱气’的。以故见到什么不该见的,生成什么不可得的,都是注定的,只可奈心的事在人为罢。此段所言皆是此文开篇所录遗仙诗的那人所阐述之理,时人只是依言记之。各位现在读此处人皆非沾欲之人,即有沾欲也视为‘乐欲’,苦中作乐便是安生之本,乐中行苦皆为立命之钱。欲本是虚,时化一切。不谈这些与文无关紧要之事了,君读之便忘之罢。且观下文故事:
书接上段,且言那白龙女正自言说,那个乌雾变成的小少女正吃果不停,听了白龙女的一席一谈话,好像知道什么似的,正要对白龙女说什么的。又见忽黑影飞来,更众鸟飞鸣,都呀面而观,只见远处飞来一个深红衣女子,其发藤绑天然,面纯净心,静穆灵秀,挑体俊肢。飘飘而落。一时飞到小少女身边道:“你真是恋吃鬼,这半日了,叫你来找你大师姐,却为何不回去,吃了多少鲜果了。”说着看她,只见小少女呆痴睁目的望着那不远的丛丛月照下的丛木,这深红衣女仙拍这小少女肩,大声道:“乌雾仙,你呆什么呢?听到了吗?”乌雾仙一时回过神来,又痴痴的望着远方道:“你是从天上飞来的,还是从那远处的林子下飞来的?”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