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十章 法仁之辩(3 / 4)

尊师孔仲尼 役智 2894 字 2022-04-25

我听说,军队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斩杀士卒来解决问题的。

刑事案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

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于百姓,而在于负责推行教化的统治者。

明明是执法者执行法令不力,却把罪责推到百姓的头上,说是他们不遵守法令纲纪。

之后又派人拿着残酷的刑杀去恫吓他们,这种行为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残害百姓啊!

随意横征暴敛,使得百姓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食不果腹,自然会生出触犯法令的奸邪之心。

富裕后遵守法令,这是较为容易做到的。

贫穷却要求他安贫乐道,这不是寻常人能忍受的。

如果无法使得百姓富裕,也不对他们加以教化,却又苛求百姓遵守法令,这难道不是天下最残暴的罪行吗?

这种做法,才是真正不能赦免的死罪啊!

我的老师前往成周求学于老子时,老子曾告诉过他: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令的条目越繁多,规定的内容越严酷,横行天下的盗贼就会越来越多。

树立法令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民众。

刑罚罪徒的初衷,是为了使得类似的案件不再发生。

树立的法令越多,惩罚越严酷,就越容易使得官吏上下推诿责任,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

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如同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般愚蠢的行为吗!”

宰予一语言毕,满座皆惊。

董安于半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今天这场辩论,如果他不提出‘不赦之罪’的论点,宰予丝毫没有取胜可能。

但正是因为他提出了这个观点,所以宰予才能由此发散,将‘不赦之罪’进一步上升到苛政的地步。

如今董安于论点被破,已经再无翻盘可能。

但他也并非输不起的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董安于一生行事,皆是秉持忠、信、敢的原则。

既然敢于罪人,自然也敢于罪己。

董安于在细细思索过宰予的论述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退后一步,向宰予拜道。

“您行走在宽敞明亮的大道上通行,我在狭窄的岔路口与您相遇,自当疾步避趋之。”

董安于说的话很委婉,但服输的意思大家自然都能听得出来。

赵鞅闻言,也是不免笑声连连。

他的内心其实也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