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外的边镇做去做一个总管行台的军宪使,几乎是变相的流放。。
我叹了口气,这还是属于朝中重视不足啊。这对我来说有利也有弊
。。。。。。。。。。。。。
巴格达城中,大部分兴建的工程,已经被停止,只剩下空荡荡的木质脚手架,因为大量的工匠和劳工,被征集前往西边的哈希米叶城,为哈里发的大军提供服务。
年轻的巴格达居民艾布都,吃过了用麦粉碎耶枣搓成烤饼和带泡沫酸奶的早餐,前往募兵所报到,他即将踏上自己前往东方谋取前程和未来的旅途。
作为一个普通阿拉比亚贫民家庭,要想改变自己身命运的途径,只有几种方式:
要么进入城市做一个学徒,然后积累手艺和经验成为一名养活自己的匠人,运气好的话,最后自立门户做一个小作坊主或是小有身家商贩;
要么去清真寺,从最底层的杂役开始,修习教义和刻苦修行,在有生之年最后成为一个小有有名望的经师,运气好的话被某位地位尊崇的教长看中,成为主持某座清真寺礼拜的伊玛目;
要么去从军,与王朝的四面八方的敌人作战,运气好没死的话,用五到十年当上一名哈里夫(百人长),活到退役或许可以依靠赏赐和战利品成为一名小地主;
出身再差一点的要么学一些技艺,成为街头的歌舞艺人,然后小有名声后活跃在市集或是富有人家的庭院里,依靠卖力的表演谋生并传家。
如果家世背景比较好的,会花钱去有前途的贵族和夫人家中做仆人,然后努力奋斗到主人身边的亲近仆人,在主人仕官之后,依靠忠勉和勤恳做一个有地位的附庸。
至于成为学者、诗人、以及从最底层开始进入官吏阶级,那是必须有产殷实的家庭背景作为保证的,如果还想继续往上爬,无论是知识,还是官职、地位,都需要足够的金钱做支持。
艾布都选择的从军的道路,
艾布都出身的新兴城市巴格达,众多外来移民家庭之一,他的父母是作为劳工而强制迁移到巴格达的呼罗珊人,这也片地区是王朝的发源地,兵员和财富的重要来源,但同样也拥有各种众多异族人和异教徒,哪怕是当地信众以信仰不够虔诚,或是别派异己分子众多而著称。
按照惯例,王朝常备军队挑选的标准,优先在呼罗珊的阿拔斯氏族战士中挑选,然后是那些有亲缘的部族,最后才是虔诚信仰的普通呼罗珊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宁缺勿滥。
但是这一次的召集令,显然被放宽到一个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