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永安军使魏孟训,为了制服他没少费工夫。
“为什么不敢”我挥手制止了军士们欲塞其口的行为。
“这是矫诏,这是乱命”。
“都到了这一步了,怎么还那么没有眼力”我背手起身走到他面前,看着这位年深的老官僚绝望的眼色,轻轻摇了摇头。
说到他也是大有来头,当年杨国忠自请兼领剑南,诏拜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又加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开幕府,引窦华、张渐、宋昱、郑昂、魏仲犀等自佐,而留京师。当时皇帝再幸左藏库,班赍百官。出纳判官魏仲犀言:“凤集通训门。”门直库西,有诏改为凤皇门,进魏仲犀殿中侍御史,属吏率以“凤凰优”得调。
真正铁杆的杨党背景,后来安氏起兵乱威逼京师,杨国忠散其党羽,为地方要害职以谋取后路,魏仲犀被放到了富有丰饶望州之名的襄阳,开始称据一方,因为地处前线,拥有对治下军民,可以先行处断的权利,这位不但拒敌有方,党同伐异,排斥同僚也很有一套,更兼搜刮地方,厚币结纳起拥立有功的从龙五大臣,短短时间,就通过朝廷的放权,将襄阳变成他一言堂之地。
的取死之道并不是偶然。
要知道,当年鲁炅坚守南阳,让叛军主力一直没有办法进入江南西道的荆楚腹地,也算是仅次于张巡的功劳,叛军退后,他又负责从北方,压制那位以抗敌之名占据一方,却不安与地方的永王,实在是任重道远。
但是同样地方派系侵扎的问题,也发生在他身上,而这位襄阳太守领比部员外郎魏仲犀,就是其中的典范。
因为职位竞争和管辖的问题,再加上部属和功劳的摩擦,魏仲犀与名义上管辖的节速使鲁炅一直不和,甚至因此玩起了消极抵抗、静默战争的把戏。
当年叛军将军武令珣、毕思琛攻打南阳,武令珣死后,田承嗣接替他继续与鲁炅相持,在朝廷的催促下,附近的来瑱和魏仲犀都派军来支援,但是魏仲犀派出应战的将军,只是走到明府桥游行了一圈,就说看到了叛军立刻就跑回来了,后来南阳粮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鼠一头至四百文,饿死者相枕藉。襄阳干脆就以贼势大,闭境自守而不闻不问。
若不是朝廷派来的中使曹日昇,颇有些勇气,再加上监军于来滇军中的宦官冯廷环襄助,以十骑冒死冲进南阳城,大大鼓舞了士气,又以朝使之名去襄阳为南阳将士们搬取粮草,然后领着一千人带着粮食重新突进了城中,才缓解了南阳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