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的话,保持牲畜2500万是没问题的。而内蒙有近一亿一千万的牲畜,当初除去漠北和西边,也有八千万数量,从数量看就是对漠北二比一,按照自然放牧比就是三比一、四比一。这个也是吴越太上王一心要夺下鲜卑人的土地。大汉在和匈奴征战中付出太多,但是所得甚少。只有彻底拥有这块巨大牧场,才能补偿历代为了征伐匈奴而损失的上千万人口。
现在寄奴在南泽(呼伦贝尔)建城设王庭,一改过去汉人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别的游牧民族则乘虚而入替代,生养几代后又为祸边疆。汉人,开始主动发开草原了。以吴越的农牧技术和来自后世的吴越太上王指导下,那些南则大草原能养更多的牛马。
吴越太上王留给寄奴的指导话语:牛群可无羊,羊群不可无牛。羊得秋气,足以杀物。牛得春气,足以生物。羊食之地,次年春草必疏。牛食之地,次年春草必密,草经羊食者,下次根出必短一节,经牛食者,下次根出必长一节。牛羊群相间而牧,翌年之草始均。吴越太上王的指导性意见就是少养山羊,多养牛。和后世呼伦贝尔政策也是一致的,后世呼伦贝尔也是提倡多养大畜,减少小畜。牛马比为一比一,牛羊比被限定到一比二,山羊和绵羊比被吴越太上王强烈要求控制在1:6。来自吴越的羊驼和本地的骆驼则可以大力发展,当然羊驼是不能取代羊的地位,可以部分替代已经算不错了。同时吴越太上王要求寄奴大力发展养鹿业,鹿的消化率比牛羊高,所以一样体重畜群下,鹿的消耗要少10%的草料,对草原也是保护。
“满目皆荒草,有什么好的。”不和谐声音在后方传来,但是不很高,足够大家听清楚。
吴越太上王看向草原,“竖子,安知天下。”声音也很轻,周围心腹都能听明白。
草原有什么不好的,除了冬天难捱外,整个草原看着就心旷神怡的。草原上的物产也是很丰富,在草原上吃食,比农区要省心。虽然穷些,草原上的人家也是很宽心的。历史上,汉人北逃不断,还不是农区混不下去了。
汉军这次来的世家子弟不少,有傲气十足的,也偶有低调到看不见人的那种。酸儒也有,读书人有责任担负国家安全,所以笔和刀都不能放弃。大汉酸儒一个个都是武功读书两不误,但是见识上大部分都觉得国家注意力看向自己即可。
吴越太上王不是不知道国内的矛盾,之所以发动对外征战,主要还是解决国内问题。国内的大小军阀并不是都被扫平的,吴越军中的山头也需要消耗掉,所以只有对外征战一途,希望能把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