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百七十二章 辩论(4 / 5)

这就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薛大神用他那超人的智慧将微观的量子效应放大到了我们的日常世界。

如果哥本哈根学派继续嘴硬,他们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无可奈何的说到:“确实如此,没打开盒子之前,那只猫确实是‘既死又活’的!”

爱因斯坦收到薛定谔的信后大喜过望,他立马给薛大神回了信:“如果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那个人就是你,因为你知道无法回避现实。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冒险游戏,他们必须明白,现实是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在这之后,爱因斯坦更是如此嘲讽哥本哈根学派:“难道这意味着,我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

爱因斯坦:我真的说过这句话。

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们似乎遇到了最大的危机,薛定谔用一只猫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同时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微观世界的物理意义,更是上升到了宏观世界的日常现象,甚至被推上了哲学高度。

华国大哲人王阳明说过与爱因斯坦类似的话:“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而贝克莱大主教也说过“存在即是被感知”。过去,科学家们只把这当成哲学上的唯心梦呓,科学研究的应该是“可实证”的现实世界。而如今,按照哥本哈根的解释,我们的宇宙该是如何,竟然取决于我们的观测,难道我们竟然处于一个“唯心”的世界?

王阳明:我也真的说过这话。

“薛定谔的猫”这个梗当然逃脱不了科幻作家的视野,在这其中思想最为奔放的当属刘慈欣的《球形闪电》,在大刘的笔下,球形闪电竟然是比我们世界更高一层“宏世界”里的宏电子,它之所以飘忽不定可以穿墙而入,就因为它的量子效应。

而人、动物和其他物体被球形闪电击中,表面上变成一滩灰烬,实际上是变成了量子叠加态,弥散在空间中。偶尔他们还是会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但只要一观察,他们就立马消失了,这似乎就是“鬼魂”。

大刘的想象力真是把“薛定谔的猫”这个悖论发展到极致了!

可以穿透墙壁的球状闪电,真的是宏电子吗?

薛定谔一直想跟玻尔当面交流猫的问题,可惜的是,二战爆发了,薛定谔被迫辗转到爱尔兰,在这里他写下了《生命是什么?》,催生了分子生物学。

1952年,他在都柏林做了一次演讲,谈到了他的猫,他开玩笑地警告他的听众,他将要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