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百七十一章 元宇宙的大饼(3 / 5)

可能会在现实世界里要求他们的主张, 毕竟说到底现实世界的基石也是共识,如果把虚拟世界里达成的新共识挪到现实世界,一样能够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至于现在元宇宙的概念在全世界都越来越热,几乎所有人都在阐述自己对元宇宙的理解和展望,从科技、财经大佬到B站、YouTube红人。

社群媒体龙头Facebook为元宇宙改了名字“Meta”,GPU巨擘英伟达CEO为了元宇宙发布自己的虚拟形象“ToyME”,可见,现在如果不多说上几句元宇宙,似乎就没有走在时代的前端,上一次出现类似的热潮,是几年前的“区块链”,再上一次则是二十多年前的“.com”……

Facebook的元宇宙,Zuckerberg介绍,是每一个用户都以虚拟形象出现在Facebook的应用上;而英伟达的元宇宙,黄仁勋介绍,是每一个应用都建立在英伟达的处理器和SDK上。

谷勭

或者借用区块链的概念,Facebook和英伟达的“元宇宙”都是自家的私有链。

私有链的问题,就在于其封闭性或中心化,也就是用户所处的元宇宙是构建在某一个企业或系统之上,而企业或系统对元宇宙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用户的元宇宙深度依赖于企业或系统。

这也是最初始阶段的第一重元宇宙。

毕竟元宇宙是构建在始终在线的互联网上,通过VR/AR设备,以虚拟形象所组成的平行数字宇宙。根据这样的技术定义,元宇宙可以是像游戏《第二人生》或《我的世界》这样与现实宇宙具有明显差别的形式,也可以是像电影《骇客帝国》或《一级玩家》这样沉浸式体验的形式。

实际上,很多人都对沉浸式元宇宙的前景抱有质疑,理由是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沉浸式元宇宙在技术上无法实现,而且人类具有非常强大的自制力,不会遁入游戏而无法自拔。

首先,“技术上无法实现”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成立,随着科技基础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毕竟,十几年前,谁能想到智能手机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十多年前,谁能想到人类千万年构画的世界地图转瞬变为地球村?五十多年前,谁能想到每一个人家里都可以拥有媲美“阿波罗11号”登月的计算力?两百多年前,谁能想到人可以比马跑得快?

所有揶揄技术想象力的人,最后都成为了笑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