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拖延之策,至少对于急切希望能还都长安的山西士人来说,在黄河改道工程完成前,还都长安是不可能进行的,这就给他足够地时间去布置一切,要还都长安,首先要让整个山西地区的经济提升,同时也要让中原地区过剩的资本投入到山西的建设中去,只有成为利益联合体,才能让山东势力不会反对还都之举。
刘宏不想使用暴力来迫使山东势力对他妥协,毕竟强大的中原资本也是他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他更希望能够用利益来联结帝国的政治势力,当然如果有谁想违反他的规矩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接受制裁地准备。
对于山西士人来说,刘宏登基以后对于他们地扶植,他们也都感激在心,再加上山西地区过去因为战乱而残破不堪,建宁元年开始复兴以后,竟然成了整个帝国吏治仅次于雒阳和司隶地区的地方,经济恢复得不错。
直到九月末,刘宏才回到雒阳,随他一起地帝国军在雒阳城外的官道上受到了最盛大的欢迎,虽然一路上他所经过的郡县也都为他们准备了欢迎仪式,可是却如何比得过帝都京师。
出于提高军人地位的目的,在入城时,刘宏让这一次在大战中因伤致残的士兵来做自己的亲卫军,一起接受最先入城接受欢呼的光荣。
在敦煌,刘宏为那些阵亡的帝国军士兵修建了方尖碑,上面记述了这一场战争和那些阵亡士兵的名字,以供后人凭吊,而原本南宫的云台则迁往太庙边上,除了悬挂光武皇帝时代的二十八将以外,刘宏打算以后将战死士兵的名字刻碑放入新的云台,每年祭祀时一起祭拜这些死于沙场的阵亡士兵。
内阁省虽然认为天子每年祭祀阵亡士兵似乎过于隆重,可是这也只是件小事而已,再加上枢密院的皇甫规等人,他们最后通过了这项决议。当刘宏还在敦煌的时候,云台就迁到了太庙边上,按照刘宏地意思没有修建得太过华美,而是古朴浩大。
虽然刘宏身边的伤残士兵或断臂。或断腿,走路之时并没有身后的同袍那样齐整,可是道路两旁的百姓却没有人嘲笑他们走路时那异样地样子,敦煌城下的那场大战还有帝国军在西域的坚守,通过敦煌城内的文人名士还有雒阳前往的报社文人之笔和驿站快递,早就天下皆知。尤其是作为帝国印刷中心的雒阳,城内百姓哪个不知道帝国军个个都是汉家地好儿郎。
一路上,大汉万岁,帝国万岁,天子万岁。的欢呼声始终不绝如缕,对于那些伤残的士兵来说,感触尤其大,他们中不少都是孝桓皇帝时期参军的老兵,本以为这一次大战后,领取抚恤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