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一百二十四.资本(5 / 7)

帝国在建宁以前本就有着一股矫饰和尚虚名的风气,刘宏登基以后很是打压了一阵。因为那时候所谓地名士除了少数几人以外,大多都是靠着交游广阔,攀附门庭换来的,基本上属于一批人的自我吹捧,但是现在则不同,他本人就控制着舆论,再加上他所知道的各种宣传手段,当然可以去试图营造一种新的官僚风气。

对于追求名声地帝国官僚们而言,这三年一次的官声评定。可谓是让他们群情***。这评上以后,朝廷发下地钱财赏赐在其次。那名扬天下的诱惑才是让他们难以拒绝。不过唯一让帝国官僚们不解的是,所谓的官声评定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当然是政绩,第二则是民生,在他们通常的印象里,民生应该也算在政绩里,可是当天子拟定的民生范围下来后,他们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这评定第二部分里的民生部分,不但是要看你所辖区域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还要看教育,文化,总之林林总总的一大堆要求,要求是非常之高。

因此这官声评定绝不是老百姓说你是好官就能评上地,刘宏相当不喜欢古代所谓地某些好官标准,你再清廉正直,老百姓一贫如洗算什么,他要的是有本事地官员,不但能持身守正,更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刘宏定下的标准绝对是高标准,不过他也不会让手下的官僚觉得那是无法完成的事情,现在他也觉得是时机成熟,开放一些掌握的技术时候,而这时候他选择的是纺织业和制茶叶,至于农业方面,从一开始就是毫无保留。

七年的发展,刘宏手底下的刘氏财团在制度上和后世的集团公司毫无两样,在刘宏看来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在古代立刻起到大作用的,无疑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当然这些管理制度完全套用在政治上基本上和自寻死路差不多,但是用来在古代建立商会财团则是绰绰有余,只不过要这样做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大量能够读书识字写字的人员储备,即使以他的天子身份,也是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财团的架构和人才培训。

当刘宏决定开放手里的一部分技术时,他自然没有高尚到愿意免费让帝国各地的豪强来分享,而是选择了股份制,由于有着操作大运河一事的资料备案,刘宏对于整个帝国拥有强大资本的豪强世家一清二楚,而对于其中的合作人选也自有主意。

由于刘宏开放大运河五十年收益权里设下的可以异地购买份额的政策,此时帝国各地运河经过地区,财力雄厚的豪强们都是结怨颇深,几乎是互相拆台式的恶性竞价购买,让帝国的财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