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有关白莲教的各类资料(2 / 11)

归,反成魔说。觉海愚,力排其谬于有司,坐流恩州。其徒甚广,几与白莲相混,特以妻子有无为异耳。亦颇持诵,晨香夕火,供养法宝,躬耕自活,似沮溺荷蓧之风,实不可与事魔妖党同论。

清觉以为,只有《华严经》教义才是“顿教”,属“菩萨十地”中的第十地,因而是引导众生成佛的“佛乘”,需要特别加以弘扬。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虽然三教各有特点,其义则一。白莲宗僧人可娶妻生子,白云宗则不许娶妻,但强调信徒要耕稼自立。在戒荤戒酒戒杀等方面,两宗大体相同。

在浙江西部农村中,白云宗拥有很多信徒,但据说其中往往有以修忏念佛为名,男女混杂秽乱的情况,故被政府视作“邪教”。北宋政和六年(1116),清觉被发配广南恩州(今广东恩平),四年后获释。南宋嘉泰二年(1202),有司上奏:道民“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自植党与,十百为群,挟持妖教,聋瞽愚俗。或以修路建桥为名,或效诵经焚香为会,夜聚晓散,男女无别,所至各有渠魁相统……假名兴造,自丰囊囊,创置私庵,以为逋逃渊薮”(《佛祖统纪》卷五四),请禁止流行。宁宗准奏。

到了元代,白云宗一度有较大发展,杭州南山普宁寺成为该宗的中心。该寺住持道安组织雕刻了又一部大藏经,名《普宁藏》,该藏除复刻宋代思溪《圆觉藏》外,还加入了白云宗的有关撰述和元代新译经典。但至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白云宗再次遭到严禁。

清朝时期的白莲教及其分支的起义

清乾隆年间,白莲教支派林立。混元教和收元教是其中重要的两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初,河南鹿邑人樊明德在家乡创立混元教,并将其迅速传播到河南归德、陈州、汝宁和安徽颖州等府。第二年便遭到清政府严厉镇压,樊明德等十三人被判处死刑,他的再传弟子刘松被发配到甘肃隆德县,混元教处于瘫痪状态。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混元教徒、安徽太和县人刘之协“来至刘松配所探望,与刘松商复旧教,并以混元教破案已久,人多不信,必须另立教名。随商同刘松,改为三阳教……欲觅一人捏名牛八,凑成朱字,伪称明朝嫡派,将来必然大贵。又指刘松之子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保辅牛八,入其教者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灾厄。并推称刘松为老教主”。

乾隆末年,收元教在鄂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