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在那玩着,有的拨着二弦、有的拉着二胡,有的吹着洞箫,有的乱拨着琵琶,旁边有些老人津津有味的听着看着。乐浪跟着相熟的几个老人打了声招呼,走进庙里。
庙门口是两只一人多高,一面刻着松鹤延年,一面刻着螺旋纹路的石鼓,以前乐浪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坐在这石鼓上,感觉好像骑马一样,很是威风。
在旧时,门前一对石鼓,立的是功名标志。在讲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倘若要装点门面,显其富有,也可以把门前的门枕石弄得像抱鼓石那样高,但傍于门前的装饰姓部分要取方形,区别于“鼓”,这种叫“墩”,再高也称为“墩”。有个例子,在烟台福山区,民国初年所建王氏庄园,大门门槛高及人膝,门前一对石门墩,石墩四面雕花,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在当年,如非节曰或礼仪场合,门墩都罩以木罩,可见其华贵。然而,它却是“墩”不是“鼓”。
挑脚跨过漆膝盖高的门槛,记得以前跨过这门槛的时候总是咬牙切齿的,有一次差点撞到下面,回去后就找了把小刀,在门槛上狠狠的划了几刀泄恨。在以前这门槛高低可是和身份地位高下有直接关系,没听过“官宦人家门槛高”吗?
在以前,寺庙中有很多禁忌,就比如过门槛,过门槛男的一定要先迈左脚,女的要先迈右脚,不能迈错了,男的迈左脚是入西方净土,迈右脚是入十八层地狱,女的正好相反,一点也马虎不得。还有就是不要踩门槛,这会使人在阴阳两界飘浮不定,既成不了神也投不了胎。
不过,现在人哪管你那么多,又不是只有你西方净土可以去,不是还有上帝的天堂还有道教的三十三重天,哪个地方不能去,现在人连祖宗都快忘了,哪还管你那么多。
走过门槛,左右两边是画着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彩色鎏金画像,栩栩如生,肃穆威严。
莎娅看了后,小声的对着乐浪说:“真好看。”
乐浪听了直翻白眼,这可不只是好看。
庙中雕梁画栋,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故事。
“三郎,过来。”刚刚走进来,乐浪就听到旁边有人在叫,转头一看,是老芋头,旁边还有几个村里的老头,几个人在那边泡茶。
三郎听到叫声,就走了过去,口里甜甜的叫道:“老芋头阿公。”他常常跟着老芋头的孙子石蛋玩,连带着老芋头也很熟悉。
“这小胖子,叫他叫阿公就好,就是改不过来。”老芋头笑着对旁边的几个老头说。
“三郎,过来,阿公给你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