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57章 如获至宝(1 / 3)

村里还是不一样了。

天天在这里,陈远没什么感觉,可李二却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陈远也不着急,笑着说道:“自上次渭水一别,至今已有近半月,秦兄近来可好?”

“好,只是秋收在即,事物难免繁多了些。”李二背着手,好奇的看着周围的情形。

某一刻忽然停步,走到一处晒着雪白棉花的竹帘边上,喜道:“这是新收的棉花?”

到底不是第一次来了。

棉花,从播种育苗,到移栽种植,中间很多过程,李二都亲自经历过。

棉花种出来,能干什么,他也清清楚楚,是以显得格外惊喜。

而这种作物,宫里也是有的,不过不叫棉花,而叫白叠子。

当花种的,纯观赏,没那么多棉桃,棉桃炸开的时间也没这么早。

陈远笑着说道:“是啊,新收的棉花,等空了,小弟让人弄点棉被,再做几件棉衣,给秦兄和嫂夫人送去。”

“那感情好,这东西要做成棉衣被子,必定舒适又保暖。”

李二欣然,说着拿起一朵棉花,拔掉棉绒,取出黑色种子:“种子也不能浪费,要想日子过得好,光吃饱不行,还得穿暖。

我大唐百姓能不能穿暖,就看这一粒粒棉花种子了。”

衣食住行,衣排首位。

这个首位,想来不仅仅是遮羞蔽体,更不仅仅是时尚美观,还有防寒保暖。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不论是动物皮毛还是飞禽鸟羽,都是够不着的,便连炭火,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

所以棉花的意义尤为重大,某种程度上说并不在红薯玉米之下。

陈远笑道:“这是自然。”

说完随手往附近指了指,笑道:“不止是棉花,还有西瓜,甜瓜,番茄。

接下来,辣椒,南瓜,苦瓜,丝瓜,不管外面有还是没有,这些种子小弟都会拿出去,如此来年,想必老百姓们的饭桌上会风声许多,长安城的集市上也会热闹许多。”

“对,还有蜂蜜,蘑菇,只要努力做事,到时候都能吃得起。”

本意是出来散散心,顺便看看那水电站的事情到底怎么样了,此时李二似乎又不着急。

随后又循着书声,一路来到书院。

书院挂牌了,四个字,“幸福书院”,字不怎么样,也不够大气。

要按李二的意思,什么鸿鹄书院,什么志远书院,随便来一个都更好。

不过这到底是人家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